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440 点击:

作者:文凤
  【摘要】中學生文学经典阅读中,我最喜欢的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出版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广受世界各地的读者喜爱,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经久不衰。而中文译本读来也朗朗上口,颇具韵味,可以从中品味翻译者的功力和风格。本文以唐荫荪翻译的《鲁滨孙漂流记》为范本,探究其中的英语翻译技巧,供读者品读。
  【关键词】《鲁滨孙漂流记》;英语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文凤,湖南省祁阳县第一中学。
  一、引言
  提到航海冒险野外生存,你会想到什么?可能是惊险刺激、茂密丛林或原始动物。而早在百年前,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就出版了这样一部作品,描述了一位渴望航海的男性,鲁滨孙出身富裕,但他不满于现实的生活,一心向海,多次出海。第一次航行时不幸遇到大风浪,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捡回一条性命。第二次出海去非洲,赚回一笔。第三次航行再次遭遇不幸,被俘虏当做奴隶,后来逃跑被货船救起,行驶到巴西,他在当地买园子,靠当庄园主发财。这样的日子让他再次渴望出海。这次出海航行又遇风浪,船只触礁,只有鲁滨孙一人得以幸存,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开始了孤岛独自生存的旅程。
  一开始,他积极地寻求出路,沉船桅杆做筏,把船上的食物、衣服等必需品和枪支弹药等自保设备运到岛上,在孤岛山上“扎营筑寨”。多次寻求离开孤岛的方法,但无果,这没有让他放弃希望,而是打起了长期攻坚战。他开始在孤岛上种植粮食,例如大麦和稻子,再用简单的工具制作面粉,烘焙面包。而且捕捉驯养野生山羊,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同时也在制作独木舟,希望离开小岛。
  很快,鲁滨孙在孤岛上就生活了18年,他后来无意发现孤岛海岸白骨森森,意识到这里有野人食人,让他感到惊惧和警惕。此后,再过了8年,小岛上又来了野人,准备食人办宴会。鲁滨孙发现了他们的踪迹,而且救出了一位俘虏,命名他为“星期五”。从此,他们两人开始共同生活,“星期五”成为了鲁滨孙的朋友和仆人。之后,他们两人又救出了两个人,一个是西班牙人,另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接着,有英国来的船只在小岛附近停靠,船上的水手叛乱,鲁滨孙和“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水手,随后随船去往英国。此时的鲁滨孙已经在孤岛上生活了35年,他在英国定居,结婚生子,等妻子去世后,鲁滨孙又出海经商,路过他曾经居住的小岛,之前留在岛上的水手已经在这里安家。鲁滨孙接着又送来一批移民,,留送必要的生活用品,离开了这座小岛。
  这个故事歌颂了敢于冒险、不畏艰难、勇敢顽强的人文精神,在当时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反响,鼓励人追求、寻找和前进。故事极富韵味,翻译成本地文字时也能感受到鲁滨孙的探险精神。
  二、《鲁滨孙漂流记》的英语翻译策略品读
  英语翻译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在我国的早期翻译家中,譬如严复的《天演论》,就展示了翻译的技巧。中国早期对英语翻译是直译还是意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演变至今,许渊冲提出的“形美、意美、音美”的三美理论受到了广泛的认同。英语翻译策略多样,一部文学作品中会采用多种翻译策略,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在《鲁滨孙漂流记》中译者也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技巧,以供读者欣赏和品读。
  1.直译法。直译法是直接翻译,类似于字对字翻译法,原文表达的英文是什么,对应的中文就逐字的进行翻译。在《鲁滨孙漂流记》中,也多次使用直译法。
  例1:
  原文:I was born in the year 1632, in the city of York, of a good family, though not of that country, my father being a foreigner of Bremen, who settled first at Hull. He got a good estate by merchandise, and leaving off his trade, lived afterwards at York, from whence he had married my mother, whose relations were named Robinson, a very good family in that country, and from whom I was called Robinson Kreutznaer.
  译文:我于1632年出生在约克市的一个上等家庭。我原本不是英国人,我父亲本来住在德国的不莱梅市,迁居在英国后,开初住在赫尔市,在那里经商赚了一大笔钱,后来便放弃商业,在约克市安了家。住在约克市之后,他娶了我母亲。我母亲娘家姓鲁滨孙,是英国一个上流社会家庭。这样,我的名字也就叫鲁滨孙·克鲁兹纳。
  分析:这段开白是鲁滨孙的自我介绍,放在原著中的第一章开头位置。这一段简单介绍了鲁滨孙的出身和背景。译文选取了直译的方式,让读者对鲁滨孙的家世和个人情况有一个直观地了解。从出生年份、出生城市、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从水平方面来看,原文和译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I was born in the year 1632, in the city of York, of a good family. 对应译文是我于1632年出生在约克市的一个上等家庭。很简洁明了,原文是主系表的结构,I是主语,was是系动词,born是表语,in the year 1632是时间状语, in the city of York是地点状语,of a good family是补语。译文结构也非常简明,把原文时间地点情况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通过直译法,原文与译文的各个部分能逐一对应,信息鲜少缺失,能很大程度上还原原文的所有信息。
  例2:
  原文:Though my mother refused to move it to my father, yet I heard afterwards that she reported all the discourse to him, and that my father, after showing a great concern at it, said to her, with a sigh, “That boy might be happy if he would stay at home; but if he goes abroad, he will be the most miserable wretch that ever was born: I can give no consent t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