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175 点击:

作者:陈梦娇
  【摘要】语境对翻译有制约作用并影响着翻译的效果。翻译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语境,培养学生的语境运用意识。本文旨在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对翻译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指导,从而为翻译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语境;语境化;翻译教学
  【作者简介】陈梦娇(1993.07.19-),女,汉族,陕西咸阳礼泉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合作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从而加剧了对于翻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在这一需求的促使下,全国大多数高校普遍开设了翻译专业课程,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然而,社会收效甚微。大学里的翻译培训缺乏实战经验,并且不能紧随社会发展,与社会当下所需有所脱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翻译教学课程设置应该有所调整。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大多都是老师对于一些翻译术语与翻译技巧先进行讲解,然后指导学生做一系列翻译实践练习,再对照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译文进行课堂讲评。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习者认为翻译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转换和意义复制,那么翻译教学则流于语言技能的教学与双语对等转换方法的训练(郑元会,2009)。 这并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译者。因此,在翻译教学模式方面,我们应该做出调整与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合格的翻译人才不仅具有深厚的翻译基本功,即对翻译技巧的熟练掌握,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苗菊, 2007)。这对于翻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为了避免单纯地语言技能教学,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教学实践。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而语境对于翻译有制约作用。翻译不仅涉及语码间的转换,更需要在译语文化 中“再创建”原文语境。成功的翻译作品要求译者和原 文作者之间以及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语境共享程度“最 大化” ( 彭利元 2002:60)。语境理论作为描述和解释翻译现象的翻译理论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而使学习者充分利用语境,培养语境意识,提高翻译能力。
  二、语境与语境化理论
  语境,即言语发生的环境,任何语言的产生都离不开语境。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波兰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他首先把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并做出詳细的分析。随后经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的继承和发展,把语言上下文发展到语言的主客观环境之中。韩礼德在继弗斯之后,在语境方面做出重大贡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建立了情景语境三大要素,即语场、语旨、语式,统称为语域。语场指交际双方所谈论的内容或所做的事情;语旨指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人以及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语式则指交际双方所采用的交流途径和方式。他认为,语言环境的这三个组成部分的每一部分的改变,都可以产生新的语域。
  最早提出“语境化”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甘柏兹, 他认为,社会交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交际参与者不断构建、利用和破译语境的过程。甘柏兹的“语境化”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语境的动态多样性,即语境因子随时不断组合,不断发生变化。二是强调语境与语篇之间的反呈关系,即语言不仅是一个由语境决定其实际用法的符号系统,该符号系统本身也关系到这个语境的可得性。因此,合理地利用语境化理论来指导翻译教学,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从而为提高翻译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语境化翻译教学
  语言的产生离不开语境,同时语境也对于翻译有制约作用,涉及到翻译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教学目标而言,语境化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适当的语言交际,并且自如地进行语言沟通交流。从教学内容角度讲,语境化要求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不是人造材料,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具体的语境当中,培养语境意识。在教学方法方面,语境化要求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应当充满情景互动与交际性,从语篇结构把握分析从而更深入理解文章。
  1.语境化与教学目标。翻译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一定的翻译能力。与传统的翻译观相比较而言,语境化理论把翻译定义为不仅是转移原文的意义,而且要转移原文的交际价值。因此,在进行理解翻译时,不仅仅是分析语码符号的过程,,而是不断进行语篇的构建、利用和破译语境的过程。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关注语言符号,也要注重语言所处的环境,才能进行恰当的语言交际。
  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译者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双语语言转换能力,还要加深自身的双文化能力。这就要求译者对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有深入地了解,熟悉并掌握双语文化的价值系统和观念。在语篇分析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到该语篇的语场,即该语篇讨论的话语范围; 语篇的语旨,即语篇在交际过程当中所涉及的人以及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 语篇的语式,即交际双方所采用的交流途径和方式,还要涉及语篇所处的文化语境,使译者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语境化的过程。
  同时在语境化的过程当中,译者需要不断进行识解,破译语境。语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在语境化的过程当中,语场、语旨和语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影响使得译者不断地对原有语境进行解构和构建新的语境,即不断地进行翻译语境化的过程(张向阳, 2005: 120)。这也体现了在翻译过程当中培养语境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在翻译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语言符号转换的培训。
  2.语境化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语境化理论的教学目标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注重原文交际价值的体现。这就使得在翻译教学过程当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而教学目标影响着翻译教学的内容,这体现在翻译教学的理论指导方面、实践应用与翻译质量评估与测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