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093 点击:

作者:孙瑞媛 徐丽欣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话语和符号资源逐渐向多模态化转变,多模态读写能力成为学生今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能力。探索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和自主性学习,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英语教学;多模态识读能力
  【作者简介】孙瑞媛,女,硕士,邢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话语分析,英语教学;徐丽欣,女,硕士,邢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研究与实践》(SZ18047)。
  一、引言
  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近年来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也普及起来。网络资源很多都是以多模态形式呈现的,而传统的识读模式以语言为主,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沟通需求。现代化社会对学习者的识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求,由此决定了外语教学向多模态化转变,使学习者学会有效地获得和理解各种信息,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
  模态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用于表达和交流意义的社会文化资源,例如语言、图像、音乐、手势等。人类的社会实践根据其意义的实现方式可分为两类:单模态和多模态(李战子,2012)。语言并不是传递话语的意义的唯一方式,话语中的很多信息都是图像、动作、声音等非语言因素来传播的。多模态是指不同的符号资源在一个特定的文本中被调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共同构建意义(Baldry, Thibault,2006:21)。
  1996 年,Kress 和van Leeuwen 提出了“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 ”这一概念。 他们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应用到视觉模式分析,形成了以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根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Kress & van Leeuwen,1996)。多模态话语是指将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随着信息化飞速发展,多模态化不仅是社会信息表现方式的一大特点,也是现代课堂的特点之一。随着大学课堂内多媒体设施的普及化,以及网络学习资源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多模态资源进入课堂和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化特点越来越显著。
  三、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
  教育中的多模态化是伴随着教室中不断更新和增加的多媒体出现的。而在当前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在线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以及“慕课”等多模态化的资源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平台与素材。对学习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成为外语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信息化背景下,培養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多模态识读能力。胡壮麟先生指出“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对学生不仅要进行传统识读能力的培养,还要进行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胡壮麟2006:8)。他指出,人类进入了多模态化的新世纪,应重视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适应和应对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将多模态识读能力定义为具有能阅读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模态的信息, 如阅读网络或多媒体信息。
  由Norman Fairclough、Kress、 JamesGee等11名语言学家组成的“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称“多模态的读写教育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行之路”(New London Group,1996)。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化和语言的多样化日益显现。他们提倡多模态读写教育,以构建意义为教学理念,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为基础提出了多模态识读教学法。他们提倡学校从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积极地向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转变。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积极为学生创造多模态的语言学习环境。
  2.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多媒体和信息化使英语教学由以语言为主的模式向多模态模式转化。多模态资源或符号系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化资源和多模态资源进行多模态教学设计,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是探索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目标。多模态教学设计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出发,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态。
  一是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实践多模态教学模式。多模态教学应基于外语学习的情境性和交际性,通过文本、声音、视频等多模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传递意义。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文本讲授方式,通过多模态资源进行意义的构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课堂参与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是多媒体和网络学习平台等多模态学习资源具有交互性与多样性特点,可依据教学所需构建课堂—线上学习模式,学生利用网络多模态资源和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式学习,加强学生多模态化学习实践与自主性学习。多模态学习与信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多模态资源密不可分。在信息化背景下,多模态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学习者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了主动的参与者。学习者应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在笔者所教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识读非文字语言类的模态,使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模态构建意义,教学情境的设计重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在课堂中的运用,使用多模态互动展开,不同的模态互相协作,促进认知和吸收。除了课堂上的明确指导和练习,课堂外的学习资源也是多模态性的。与课程教程配套的网络自主阅读学习平台供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又提高多模态识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