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036 点击:

作者:唐莹 冯署冀
  【摘要】当前,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相结合已成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一种新思路。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是可以结合的,原因在于:二者的内涵一致、教育目的一致、教学内容可重合。二者的主要结合方式为:将通识教育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建设通识教育类英语课程体系。同时,本文还分析了现有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育;结合
  【作者简介】唐莹(1982.08-),女,,四川资中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冯署冀(1977.11-),女,河北涞水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多元文化。
  一、引言
  19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 .S.Parkard)教授首次提出通识教育应当成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两个世纪多的时间里,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在将通识教育融入大学教育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2018年9月,全球通识教育的先行者之——哈佛大学宣布开始实施新的通识教育改革方案。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高校也在积极探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之道。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中提出,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相结合是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另辟蹊径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挑战。那么,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能否结合、如何结合就是摆在中国各大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英语教师们面前亟需解决的严峻课题。
  二、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是可以结合的
  1.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的内涵一致。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起源于古代西方的“自由教育”(Liberal Arts),是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观在高校教育中的延伸。亚里士多德指出“应当有一种教育,依此教育公民的子女,既不立足于实用,也不立足于必需,而是为了自由而高尚的情操”。通识教育,是高层次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是以造就具有远大眼光,高雅情操和知识渊博的人才为目的的。因此,通识教育的核心精神在于倡导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2017年教育部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要求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弘扬人文素养,提倡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这与通识教育的“完人”理念是相一致性。
  2.大学英语教育目标与通识教育相一致。哈欽斯曾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人力(manpower)的形成.而是完人(manhood)的发展。通识教育是培养智性的唯一有效途径。” 1945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以下简称《红皮书》)中将哈钦斯提及的“智性”具体化——通识教育应着重培养人“有效的思考、交流思想、做出恰当判断以及辨别价值”这四种能力。《1978年哈佛报告书》在《红皮书》的基础上,将知识和文化纳入教育目标中——具备某些领域中的广博的知识、了解宁宙、社会及人类自身、努力探讨世界各种文化。从这个角度讲,通识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更强调这些知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启迪作用,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文化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2017年《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从中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提倡的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这正是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模式,即以英语为工具,以文化为载体,以达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
  3.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涉及通识教育。艾略特认为:“我们希望给20~25岁的青年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哈钦斯也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这是现代人必须“永恒学习”的关于“共同人性”的内容。无论其职业是什么,通识教育是为学生日常生活做准备,包括给他们一定社会的知识、信仰、语言和思维的习惯的教育,它是对文化延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MeGrath, E.,1976)。一方面,通识教育强调人类科学文化的一般基础,内容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另一方面,教育范围还包括这些知识的共同精神文化基础,即人生哲理、文化思想和探索精神等,其目的是在传播文理基础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认识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论和共同价值观。哈佛大学在最新出台的通识教育新方案中,将原来通识教育计划的“8大领域”改为“4+3+1”的新课程模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的单元主题丰富,文章内容多样,涉及哈佛通识教育方案中除了“量化工具”的其余七大领域。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可以提供较为广博而均衡的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入门与兴趣,扩充学生的宏观知识基础,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通识选修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英语是通识课程的铺垫,通识课程是大学英语的延伸,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高校教育体系。
  三、我国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相结合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