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761 点击:

    作者:王开艳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会到通过一堂英语课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及训练”,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阅读实践,加强以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以此来达到英语教学目标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一要求。结合笔者实际教学,我觉得可通过“导入——阅读——练习——提高”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关键词】导入;阅读;练习
      【作者简介】王开艳,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众所周知,阅读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通过一堂英语课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及训练”,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阅读实践,加强以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以此来达到英语教学目标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一要求。结合笔者实际教学,可通过“导入——阅读——练习——提高”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下面我就给为“以一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说明“导入——阅读——练习——提高”这一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课文题目叫做《Attitudes towards the Aged》,文章以中美两国对待老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为话题。文章的觀点比较鲜明,但是课文内容冗长,生词较多,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讲,“浅尝辄止”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呢?其实,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关键要处理好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即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读前主要是导入话题(Lead-in),介绍背景知识,激起学生兴趣。课文的导入是课文的最初呈现(Presentation),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序曲”。恰当而巧妙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授内容。导入部分应力求做到新颖别致、简练易懂。本课的导入,通过看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老人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关爱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待老人的传统观念,从而为学生学习中美两个国家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当乘胜追击,进入下一个环节--读中活动。首先,这一教学步骤主要采用skimming和scanning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并通过标题和主题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整体印象。在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后,教师可设计练习检测阅读效果,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在本课中,笔者通过让学生做True(T) or false(F) 练习,培养学生概括信息归纳重点的能力。
      其次,使用图表分析中美两国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和现象。呈现任务,简单明了。进一步让学生对美国人对待老人的态度产生疑惑,使得学生产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
      当我们激起了学生的疑惑之后,便引导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要设计问题。首先,Paragraph (1-2)的阅读已使得学生对美国人对待老人的态度产生疑惑,那么是否美国人真的对老人漠不关心呢?在Paragraph(3-6)里课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戏剧(play)来对这一问题做了解释。通过板书的框架结构,以及用关键词(Key words)给出课文概要,让学生对课文结构有了清晰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找出观众对待这两国人的不同反应,最终通过美国人的解释,我们终于对美国人的做法有了较为深刻和理性的认识:美国人崇尚独立,考虑到老妇人的自尊,所以没有帮她拎包。最后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虽然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做法不同,但他们的行为都是出于对老妇人的爱护,只是因为文化差异,所以做法不同,两个国家其实都是尊重老人爱护老人的。
      这一教学步骤,采用精读或细读(In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情节掌握要点。在泛读或略读之后,学生已知晓文章大意,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学生阅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这是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呈现——强化——反馈”的过程。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动态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检测。良好的反馈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之后,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复述(retell)课文,让学生从课文的中心思想出发,高屋建瓴,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内涵及作者的观点,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在前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遵循文章的脉络而进,引导学生完整而流畅地感知全文,并未拓展延伸出去,属于线性思维。如果仅停留在这一步,不让学生参与,学生就很难掌握文章的深层次含义。此时,读后活动就非常有必要了。一定要辅以适当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完型填空就像一根红线把零散的珠子串起来一样,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易错易考点连缀起来,使零星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系统。这一步由学生独立来完成,并当堂进行校对讲解,帮助学生牢固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读后活动主要通过拓展延伸、知识迁徙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这充分体现了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多信息、多层次、快节奏、高密度、重操练”的特征。
      古人认为写文章应有好的结尾,所谓:“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同样,一节课有好的结尾,往往能使人眼前一亮,使学生的兴趣“更上层楼”。本堂英语阅读课的结尾我采用了配乐朗诵的形式(一篇关于孝心的散文配上《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使之与课文导入部分首尾呼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配乐朗诵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了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