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19 点击:

    作者:关娜
      摘 要: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自上而下模式;阅读速度;图式理论;自下而上模式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锻炼语言技能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First ---reading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以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单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 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及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导入内容:可采用趣味性表现法、提问法、介绍背景法、卡通导入法等引入方式;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续法、察读法、浏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方式。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 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人部代码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摸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unit4“Earthquakes”时以accident---causes---solutions来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 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段阅读,合段阅读等;2、检测理解;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论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 Using language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
      在外语阅读中,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之间的重要关系不言而喻。如Williams(1986)认为,语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Alderson(1984)认为,成功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语言能力。所以,语言知识是阅读课的必备内容,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来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归纳知识;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在捕捉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精读课文,深层理解问题,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付递的信息,凭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读物的“弦外之音”;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 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练习形式;4、操练知识:操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并形成技能。因此重视训练的质量十分重要。为提高练习质量应注意以下“五性”。即:1、练习的实效性;2、内容的针对性;3、形式的多样性;4、难度的层次性;5、数量的灵活性。
      阅读的教学是在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开发学生的感官和大脑,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有针对性的训练。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