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711 点击:

    作者:王鸿
      【摘要】本研究基于对应用型医学院校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实证调查研究结果,以社会符号学和认知心理学为视角,探索多模态教学环境中提升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路径,以期对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抛砖引玉。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号学
      【作者简介】王鸿(1981-),甘肃医学院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一、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大医院均开设了涉外医疗科,,主要针对在华就医的外国友人。因此,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大学英语教学(ESP)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手段从传统的单一模态发展到了多种模态协同运作,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2019年5月,笔者采用Chen & 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来测量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受试对象是甘肃省某应用型医学院校大二护理学专业学生(320人)。本研究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收集和整理,用 SPSS 进行数据分析。在被测试的学生中,选修过“跨文化交际”“英美国家概况”“西方文化入门”等课程的学生只占18%;19%的同学认为系统学习跨文化交际类的课程对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是有帮助的;学生获取跨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媒体(36%);外语角(18%);出国游学(1%);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欠发达地区,除了在课堂上获取有限的跨文化视听说活動外,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的机会几乎没有。情感、认知和实践层面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行为层面的效果。尤其是跨文化能力自我评价中,69%的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不知道”作答。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最新规划明确指出: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基于多模态教学环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据
      认知心理学认为,信息的多模态化能促进感官记忆内化到长期记忆,提高记忆力(张德禄,2009)。相对于传统的语言、文字的单一模式,人脑更容易接受计算机、多媒体、音频、影像等技术介入教学实践的多模态信息输入。模态是抽象化的语言符号系统,人体的感官分别对应的五种模态即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高一虹,1997)。跨文化交际则是通过语言、行为、视觉、听觉等将源语和目的语进行相互转化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外语水平并不等于交际能力,需借助包括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模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技能。
      三、多模态教学环境下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1.以“多媒体技术+教师指导+教材”提升医学生跨文化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师指导+教材的授课模式更加形象生动地丰富了语言知识,体现了语言服务社会的人文性。朱永生(2016)在对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缺失主要是知识层面的认识不足。然而,在多模态教学环境中,其所特有的动态视频和音频有效地将图像、声音、文字、色彩和动作等副语言符号连接起来,能及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上课的同时,加强引导学生运用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理解符号系统的所指(文化意义)比单一的文字教材更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因此,借助多模态教学环境能最大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2.以“翻转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度。在传统的(视)听说课上,教师通过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抓住语言点和语言的具体使用,再让学生通过模仿,对这些语言点进行输出,强调的是技能,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少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些视频、音频资料。结果是语言没学好,影片播放完毕,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影评和观后感无从下手。利用翻转课堂,这种最新的多模态教学手段,通过10分钟的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以报告的形式陈述自己对影片情节人物和文化内涵的看法。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做中西文化对比,学生既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又提高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度。
      3.以“教师引导+模拟情景交际”的模式提高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二年制,评价医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也是参考四六级成绩。大多数院校也没有开设适应医学院校的ESP英语教学和相应的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安排,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也有专家提出:“应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三年甚至四年,遵循教学规律的目标性和系统性原则。”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借助多模态语言教学环境,深入跨文化教学,遵循系统性、目标性和实践性原则,将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结合。汉英语言文化上的差异程度影响着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构成和使用,在明确自身文化立场的同时,提升跨文化环境中对文化的调适能力和掌握多种跨文化交际技能,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杏英,彭学敏.文化学习对跨文化敏感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张卫东,杨莉.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2(2):8-16.
      [3]王玉环,李金珊.跨文化交际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张艳.福建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敏感度调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