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06 点击:

  【摘要】基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人文性和价值观教育的最新认识,我们发现当前中国高校思想教育的问题更多体现出中国社会转型中文化定位、发展创新的困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价值观教育本应在课堂上悄然进行,却常常被形式主义所忽视。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英语教学
  【Abstract】Track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effor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latest value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e find that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ually reflect the difficulties of cultural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value education, which should be deeply moving but quietly undergone in the classroom, is often  neglected by formalism.
  【Key words】value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作者简介】王霄云(1975-),男,汉族,陕西咸阳人,宁夏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英语教学法。
  高校的价值观教育现状如何?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本文将对此做浅薄的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当代学者罗国杰认为,“所谓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立场与态度的总和,是对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的观点”。
  事实上,关于价值观的教育,党和政府已经作出多次明确指示。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創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此后,从幼儿园的儿歌,到中小学、大学的各种补充读物,都出现了涉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冯天瑜主编的《朝读经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读本(1-6年级)》, 常卫国主编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高中版)》,钱广荣主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读本)》等),各种专家学者的研究专著、论文更是数不胜数。实际效果如何,暂且不论,在此我们仅谈谈高校英语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现状
  在我国,大学英语是高校的必修课,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一门很重要的文科课程,其对于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普及面之广,仅次于思政课。当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在语言表达上基本是原汁原味英美人士的文章(有些经过删减和部分改编),因此文本所体现出的外语文化和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也往往因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而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或是某种好奇,甚至羡慕,以至困惑。当前,由于网络资讯的发达,各种影像、图片、声音、文字所挟裹而来的欧美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堪称巨大,其中鱼龙混杂的价值观已非一般人所能轻松辨识。当此之时,一位人生的导师乃如久旱甘霖、雪中送炭。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的思政课往往流于理论化,并不能帮助学生面对应接不暇的日常现象。英语课堂中的师生,通过文本直面的是西方的人和事,如果张口词汇、语法、四六级,闭口阅读、听力、说写译,却对其中文字体现的文化、思想、价值观绝口不提,那么我们显然失去了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机会。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一种文化,最根本的性质是指一系列的价值观念。” 中国学者胡文仲认为,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外语,绝对不止于一种工具,它更代表着一种文化。在国外,对于外语文化教学的研究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美国人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外语文化教学。1996年,美国教育部颁布了改革后的外语教学标准,其中明确规定,文化是外语教学的中心。同年,欧洲公民语言学习的现代语言计划完成,其重点为如何提高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欧美国家同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以隐蔽的形式进行的,通常为渗透于各门课程的公民教育。
  在中国,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承载的欧美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肩负的跨文化交际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但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种把外语当成一种工具,外语教学很少提及思想意义。1980年和1986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说明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但没有提到文化,仅强调了语言能力;2000年开始提出“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2007年又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涉及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则明确而详细地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