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941 点击: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总书记“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伟大构想的提出及深入推进,更是让中国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本文通过论述“第三空间”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具体案例,进一步分析、探讨如何将该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第三空间”理论;初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雷秋慧,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中学。
  一、引言
  “第三空间”理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及外语教学等领域。三十多年来,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作为一种创新的文化,“第三空间”理论并非折中的文化拼盘和简单的文化大杂烩。而是指交际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通过探索和协商,在本国语言文化和外国语言文化之间创造出的一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加强和深化本国语言文化和外国语言文化,并将其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使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交际者能够跨越障碍、顺畅自如地交流。这既是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第三空间”理论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 “第三空间”理论。“第三空间”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Ray Olden bury提出。在社会学中“第三空间”指的是介于家(第一空间)和单位(第二空间)之间的一个中性平等的社交空间;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第三空间”指交际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在本国语言文化和外国语言文化之间创建的一个中间地带。如,习总书记在坦桑尼亚出访时使用斯瓦西语打招呼,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用韩语与观众打招呼等。在英語教学中,“第三空间”指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自觉融入文化教学,这里的文化包括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并在两种不同文化中间找到一个接口,土洋结合,洋为中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进而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即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实际教学中思考和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第三空间”理论与初中英语教学
  1.“第三空间”模式与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构建“第三空间”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从而达到交流交际的目的。
  2.“第三空间”模式与思维品质培养。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构建“第三空间”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多元思维能力。
  3.“第三空间”模式与文化品格提升。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养、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构建“第三空间”模式,学生能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即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4.“第三空间”模式与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第三空间”模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整合学习资源,不断反思、调整策略,优化方法,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四、“第三空间”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第三空间”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初中英语教学从表面上看是教会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英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但其最终目标一定是通过教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对本国和外国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借助“第三空间”理论,学生可以从容地参与课堂学习。以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进行辩证讨论、文化创新,进而提升汉语和英语水平。
  2.“第三空间”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不排斥任何一种语言,不贬低任何一种语言,以正确的心态,学习和对待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以此实现两种语言文化的积极互动,既不弱化汉语,又能提高英语,何乐而不为?由此可见,依托“第三空间”理论进行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出既具备中华民族情怀,又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复合型人才。不难看出,将“第三空间”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五、“第三空间”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对而言,培养初中孩子的“第三空间”意识,任务大而艰巨。对教师的能力和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教师不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文化知识转变成可教可学的具体内容,还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搜集反映各种文化现象,各种相关材料,完成教学任务。
  1.教材整合与“第三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过增补、删减、改编和替换,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主要通过谈论节日,学习用宾语从句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整个单元谈到了七种节日,如香港的端午节、泰国清迈和中国云南的泼水节、中国的中秋节、美国的母亲节和父亲节、北美的万圣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内容涉及节日由来、时间、传统活动、主要民俗以及节日的意义。如果按照课本的安排,一个节日一个节日学习,耗时不说,学生对于节日文化的感知是零碎的,不系统。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就会发现这些节日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如都在传递爱、善意、祝福等概念,也有其独到之处,如起源、活动与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