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63 点击:

      【摘要】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需求急增的同时,也为小语种口译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许多高校也相应做出改革,针对社会所需人才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现状,结合广西地理位置、人文文化优势,探究“商务+职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可行性,以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所需的广西东盟小语种商务职业口译人才。
      【关键词】东盟小语种;商务;职业;口译
      【作者简介】杨湘文(1985-),男,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实践、中日文化对比。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东盟小语种急需口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6JG174。
      一、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现状
      1. 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急增的同时,也为小语种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现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人才需求层次:第一,在刘明录教授的调查研究报告中(2012年)显示:51.1%的用人单位需要本科人才,9.8%的用人单位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才,而需要专科人才的用人单位为39.1%。另外,在2020年智联招聘网上对于东盟小语种人才招聘中:13家用人单位接受专科学历,42家用人单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3家用人单位只接受研究生学历。通过以上数字对比分析发现,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东盟小语种人才是当前人才需要的主要层次。相比以前,社会对于东盟小语种人才需求层次有所提高。第二,人才“量”的需求:2005年,《广西人才“十一五”规划》中提到,每年我区要培养非通用语种专业本科生150人以上及专科生300人以上,而2011年广西东盟小语种毕业生1800多人,但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国与东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东盟小语种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2017届毕业生中87%的学生提前三个月被用人单位“预定”;2016-2018年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小语种的就业率如下:
      第三,人才“质”的需求:从第一届东盟博览会举办开始,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广西成为一个国际经济区域合作的重要枢纽,社会对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早期的东盟小语种翻译主要由高校教师及学生志愿者担任,后期逐步要求有专业翻译人员或是翻译团队担任。同时对于译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边缘知识的要求更高,涉及的面更广,专业更细化。比如,2007年第四届东盟博览会翻译中标单位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担包括: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晚宴翻译,展会翻译在内的相关翻译工作。社会对于译员的资质也做出了要求,常见的翻译资格证书也成为最基础的条件之一。
      2. 广西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经调查发现,广西区外事办翻译室中的东盟小语种翻译人员数分别为:越南語1名、老挝语1名,印尼语1名,柬埔寨语1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广西区内小语种人才相对紧缺。广西各高校抓住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引进东盟小语种高级人才。目前,广西开设有东盟小语种的高校有以下14所(详见表2)。
      在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的高校中:招收东盟小语种硕士只有广西民族大学,本科有8所,专科有10所。由此可见,广西东盟小语种的人才培养与输出数量有限,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输出更稀少,无法为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另外,目前广西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大体有两个方向:商务方向与翻译方向。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师资不够,培养出的人才知识面较窄。
      二、广西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现状
      1. 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现状。广西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门户,是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但是由于广西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滞后,口译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广西开设东盟小语种的高校中绝大多数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传统,主要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开设的课程主要以:语音、综合、视听说、阅读、听力、口语、文化等为主。翻译课程主要集中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开设学期一般为一到两个学期。专科一般不开设翻译课程。另外,部分高校也针对社会需求做出了改革,以广西外国学院泰语专业为例,分为:泰语,应用泰语,商务泰语三个方向。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但对于翻译特别是口译方面的课时分配不多,只开设两个学期。
      随着东盟小语种人才在广西的兴起,社会上针对东盟小语种口译人员的培训机构也逐渐增多,该类培训机构主要以口译(翻译)资格认证和兴趣班培训为主。培训机构的教师水平高低不等。
      2.不足之处。通过对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广西市场上东盟小语种译员水平参差不齐,资历水平不够,专业技能知识不强,受过专业职业化训练的较少,远远达不到服务中国——东盟的层次要求。以服务东盟博览会翻译为例,口译人员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广西各高校学生志愿者在教师的带领下主要负责简单向导、接待服务翻译工作;其次,为一般展会、联络等翻译工作主要由高校教师及各相关部门翻译人员负责。最后,专业的会议、论坛、会展等口译工作一般为区外专业翻译团队负责。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中标第四届中国——东盟翻译工作。我区东盟小语种口译人才的培养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培训缺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因为课程设置的原因,缺乏长时间的专业培训。第二,师资不足,教材等资源缺乏。东盟小语种专业在国内兴起的时间比较短,行业专家较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多,同时针对性的教材比较少,部分专业使用的教材非常陈旧。第三,专业知识度不深面不广。目前,我区部分高校对东盟小语种的人才培养虽采用分方向模式进行,比如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专业分为:应用泰语、商务泰语等方向。但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训练,过分注重对学生双语(汉语+东盟小语种)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