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407 点击:

  【摘要】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长期以来片面强调英语语言文化而忽略中国文化的导入,造成学生的母语文化认同的缺失和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及母语文化翻译能力的欠缺。高校应从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评估、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帮助学生构建母语文化认同,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双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母语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戚健(1972-),女,汉族,,湖南溆浦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城市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yjjg025)。
  一、引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国家发展的时代需求。高校英语专业承担着培养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推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任。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高校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上的不足,导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认同的迷失和母语化表达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构建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高校英语专业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建构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传统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理念或者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重工具性轻人文性,认为学生只需掌握语言技能就能胜任跨文化交际沟通需要,因此,将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视为主要任务,忽略了完善的文化背景教育体系的建设;或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能力,因而教学始终以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灌输为重点,过度强调英语语言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导入与渗透,导致中英文化输入的不平衡。同时,由于母语文化知识以及母语文化翻译技能教学和训练的缺失,也导致了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的储备及英语表达力的欠缺。因此,高校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母语文化认同的建构,增强其文化辨别能力和母语文化自信。只有立足于坚守母语文化才能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服务国家发展的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母语文化认同构建策略
  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母语文化认同与自信缺一不可,既要注重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更要重视母语文化认同教育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和足够的中国文化知识及翻译能力,能够“有意识地利用母语与目的语的语用差别,恰当适时地向对方呈现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平等的交际地位和交际心理。”为此,高校应对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测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重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1.坚持目的语与母语文化并重的导向,将培养对自己的母语文化有充分的自信,对母语文化有良好的传播意识,具有较好的母语文化素养并能够突破语言障碍,从而实现中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的人才定为主要教学目标,强调母语文化是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与目的语文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母语文化教学内容,以确保将中国文化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进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母语文化认同,避免产生自卑、媚外等消极心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强化学生传承与弘扬母语文化的使命意识,在英汉文化双向导入的教学体系构建下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 改进教材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平衡中西文化的输入。在教材编排方面,应尽量将母语文化融入教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和主题编写听力材料,设置以母语文化语境为背景的话题或材料的口语教材,或将中国文化相关的优秀英语作品如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或中国优秀古典文化书籍,如《论语》等的英译作品选读列为课外阅读材料,利用教材这个载体,把中华文化的传播融入整个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在加强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的储备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此外,还应完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地增加母语文化教育的课程。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英语专业课程偏重语言技能和英美文化,母语文化相关课程比例偏低,致使英语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母语文化对外输出能力薄弱,无法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发展战略。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应在凸显英语学科特点,建设好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设母语文化教育的英语课程,如中国文化概况、中国文学概要或中国经典著作的英译赏析等, 还可以增设母语文化拓展类课程,加深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储备,提升文化自信,推动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母语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估手段,加强母语文化教学与考核,克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片面性与单向性。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及英美文化的同时要尽力捕捉可以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的信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语料,利用随机渗透法多途径、多方式地把中国文化植入英语教学。如,在讲授西方文化现象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中国文化现象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西文化差异,并指导学生课后做好相关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利用英语报刊选读中有关中国社会文化的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为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翻译能力奠定基础。除了母语文化知识的输入之外,课堂教学中还应进行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如利用以中国社会文化为主题的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活动,训练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母语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双向交流能力。除了课堂教学的融入与渗透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国文化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可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网络直播课程等在线优质资源,或在校园网自建与母语文化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库,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此外,为了促进学生母语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高校英语专业还应逐步改革当前片面强调英美文化的考核机制,在教学评估环节加大母语文化比重的测评,更多考查学生的双向文化交际能力。评测方式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以评促学,通过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小组讨论或辩论、课堂演示、中国社会文化调研、中国文化专题报告或研究小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母语文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