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850 点击: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文科建设和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对外语类专业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英语专业教材在编写理念上贯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培养人文素质和家国情怀为目标,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注重选材内容的真实性和案例的多元化。
  【关键词】英语教材;编写理念;跨文化交际能力
  【Abstract】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in developing new arts and humanities disciplines and the goals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all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The compiling principles for English textbooks should be pivot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ultivating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national emotion and developing English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nglish textbooks are expected to focus on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diversifie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ses.
  【Key words】English textbooks; compiling principl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作者简介】刘君红,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和三峡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269,J2018047)和三峡大学高教研究重点项目“跨文化思辨能力发展的ADMIT模式英语阅读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704)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资助。
  一、教材编写中贯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英语教材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引进的IC教材和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学者编著的IC教材数量均不在少数,这些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价值定位,兼顾学科基础和能力培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校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的教学。然而,全球网络化时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迅速更新,形成新的文化特点和跨文化交际模式,现有的IC教材逐渐显出不足。部分IC教材的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在体例结构上仿照同类教材的编写框架,或挪用同类教材的材料内容。另有部分IC教材忽视理论传承和创新推介,在核心理论的选择上有较大随意性。还有部分IC教材忽视本土文化特色,过度展现目的语文化,缺乏文化比较意识。为提高教学效率,修订或新编适应时代特征的英语专业IC教材势在必行,因而有必要系统思考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特色。
  在理论层面,,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决定了教材编写理念的演进特征,教材开发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从视语言为符号的文选型外语教材,到视语言为知识的语法型外语教材,到视语言为口语交流习惯的会话型外语教材,再到视语言为社会习俗的交际型外語教材,又到视语言为文化的文化型外语教材,理念的变化表明了教材开发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政策层面,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且,《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多次提及,外语专业学生应培养“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这些适应和行动能力的集中体现正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规定,跨文化能力是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培养的核心能力,具体体现为“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与评价;能有效和恰当地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国标》有关教学目标的设定,给外语类专业教材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新文科建设的形势下,必须加强现有的外语专业内涵建设,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鉴于此,笔者立足跨文化交际前沿理论,阐述英语专业IC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与特色。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的编写理念
  IC教材首先应基于对现有国内英语专业IC教材的分析,合理利用语言学、文化传播学、二语习得理论,以《国标》要求的“外语类专业本科学生应达到素质、知识和能力三方面培养规格”为编写总原则。素质要求具体指“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知识要求是指“外语类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能力要求表现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英语专业教材的编写有待从以语言发展为主旨的传统框架中解脱出来,构建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理论框架,规划设计和编写跨文化英语教材。IC教材主要依托两大编写理念:第一,以培养人文素质和家国情怀为宗旨;第二,以发展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由此,“帮助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成为全球化时代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治理的思辨型、创新型、高层次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