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791 点击:

  【摘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结合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以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框架为依托,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英语学科能力;主题意义;阅读;思维
  【作者简介】沈菁(1975.0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育。
  一、引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学生通过英语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其实质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学科认识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所需的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也就是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
  王蔷教授的团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对英语学科能力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我们搭建了英语学科核心能力要素框架见(图一)。此框架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基础,涉及不同层次的认知活动和思维品质,,其内嵌的关键能力要素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阶段提供了有效的观察、检测和干预手段,笔者认为,此能力要素框架为英语教师建构了崭新的备课思维,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操作指导。以下笔者以一节基于主题的初中阅读课堂设计为例,浅谈如何将培养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落到实处。
  一级能力要素 二级能力要素
  A. 学习理解能力 A1.感知注意
  A2.记忆检索
  A3.提取概括
  B. 应用实践能力 B1 .描述阐释
  B2 .分析判断
  B3 .整合运用
  C .迁移创新能力 C1 .推理论证
  C2. 预测想象
  C3 .批判创新
  二、指向英语学科能力发展的主题探究阅读教学设计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
  在以培养英语学科能力为导向的主题探究阅读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以教师解读奠定文本基调,引领学生思维方向性。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价值定位决定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向和高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既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以文本信息为依据进行批判性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文本读透,深入理解文本的价值,基于学情进行活动设计,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尝试回答三个基本问题: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是什么?后两个问题的答案更多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以及教师在与语篇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因此,每个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2.以感知预测开启学习理解,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将外部的感知经过一定的操练和内化不断地概念化、言语化、简约化而逐步形成新概念的过程,是外部物质的感性活动向内部思维、情感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
  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后,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和标题猜测生词,预测语篇主要内容。通过创设具有刺激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已有记忆和对某个现象或问题的认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不断挑战认知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以互动解读展开应用实践,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对文本的分析过程就是学生内化文本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对话的过程(孙铁玲,2019)。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激活学生对文本背景知识的初步理解后,要通过阅读问题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构文本的主题意义。教师一方面通过设计记忆类和理解类问题支架,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谨性,一方面设计分析类和应用类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4.以预测与评价实现迁移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在学生梳理情节和人物之后,教师要设计评价类、预测类问题,设计更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完成对文本现实意义的建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独创性。
  三、基于英语学科能力培养的主题探究阅读教学实践
  笔者结合译林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3“Teenage problems”中的阅读文章“What should I do”来具体阐述基于英语学科能力培养的主题探究阅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
  1.文本分析。“What should I do”这篇阅读文章,围绕“青少年问题”的话题,通过初三学生Millie和Simon写给辅导老师Friend先生的信,描述了学生进入初三以后因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产生的与自身及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从而想倾诉并寻求帮助的一种焦虑和无助状况。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宾语从句,并能用宾语从句描述心理状态和陈述个人观点。从主题意义的角度分析,两个语篇都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生活与学习”的范畴,Millie篇通过对Millie内心的描写,涉及人的内心及成长问题。Simon篇通过描述Simon与父母的矛盾,突出了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问題。
  文本是书信的形式,以两位学生陈述自己的问题,谈论自己的想法,最后希望得到Mr Friend的帮助为线索。在语言特点方面,Millie篇中呈现了描写内心感受的动词know、doubt、imagine等后接宾语从句的用法;Simon篇在描述他对足球的痴迷时,连续使用了频度副词,如always、often、never、some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