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49 点击:

      【摘要】当前,英语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这令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人们对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极大挑战,如何改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很多教师非常关心的话题。“学讲计划”作为一种新型课堂形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将“学讲计划”应用到初中英语课堂中非常必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学讲计划”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讲计划”;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刘素侠 (1977.08-),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实验初级中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前言
      对广大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改革意味着要突破自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将新型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以此推动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英语教学的良好发展。对初中生而言,由于其正处在极为关键的打基础阶段,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应用“学讲计划”,那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学讲计划”进行分析,以推动其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应用。
      一、“学讲计划”概述
      1.目标分析。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潜力。第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三,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第四,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五,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在“学讲计划”的影响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第六,促进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在“学讲计划”的影响下提升整体实力。第七,促进现代科技和教学的不断融合,从而在现代科技影响下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2.实施原则。第一,以学情为基础。实施“學讲计划”应对学情调研方式进行创新,以有针对性、预见性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对教师的策划和设计能力进行加强。第二,提倡自主学习。通过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例如微课、慕课等加强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并以此建立翻转课堂,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教学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开展合作学习。将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方法,并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第四,力求教学合一。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帮助他人,或者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从而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习深度。第五,强化记忆。为避免学生遗忘所学内容,课堂讲解完毕后立即开展强化记忆训练,并在训练过后随机抽检,以此帮助学生强化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第六,动态指导。根据不同学科、学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指导,同时辅助学生形成其独有的学习风格。
      3.评价方式。第一,通过调查“学讲计划”实施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细节进行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此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和习惯,同时还要评价当前所采取的方式是否有效,以此不断提升“学讲计划”的应用效果。第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是否存在讨厌学习的状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策略。第三,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是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观察,可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对此进行判断。第四,通过动态测试了解学生是否达到实施“学讲计划”的预期目标,但在此之前需结合科目以及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
      4.实施方式。第一,学校可通过召开研讨会的方式学习“学讲计划”理论,会议可邀请校外优秀教育工作者传授经验,也可外派本校教师学习。会议结束后可对教师开展小测验,确认教师能够真正接受“学讲计划”理论。第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学讲计划”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为学校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学校也要强化研究校本,通过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合作来促进“学讲计划”的有效实施。第三,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学讲计划”的评价方式开展校内评价,并对教师实施“学讲计划”的情况进行打分,对落后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为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可将“学讲计划”的实施设置成比赛,并为比赛设置适当的奖励。第四,可将在“学讲计划”实施表现优异的教师定为典型,然后通过典型带动的方式提升其他教师的能力。第五,通过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学讲计划”研讨,其他教师可进行记录、反思和总结,然后完善自身的“学讲计划”实施方式。
      二、“学讲计划”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1.合理分组。分组是实施“学讲计划”的开始,此时一定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否则将严重影响“学讲计划”的实施效果。为了使分组更加合理,教师首先通过小测试和日常对学生的了解来评价所有学生的实际状况,然后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能力均衡的不同小组,小组内尽量包括学习成绩上中下各个层级的学生。对英语教学而言,虽然初中英语的基础性内容比较多,但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不同,而且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必然会出现学生英语综合水平有高有低的情况,合理分组可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对后续“学讲计划”实施的影响,促进所有学生共同提升。比如某初中英语教师所带班级共有40名学生,该教师结合对学生的了解将班级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为了进一步提升各小组的学习效率,该教师还为小组不同成员设置了相应的角色,再为不同小组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最后该教师发现,这种方式不仅令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基本平均,而且所有小组都能高效率运行,为“学讲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2.细化分工。分组结束后需要明确各个学生在小组内扮演的角色,结合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可将组内英语水平最高的学生设为小组长。而为了规范小组纪律,可选择一名学生作为小组的纪律委员,教师应定期向纪律委员了解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表现等,如果出现学习不认真或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介入,但管理过程中需注意方式,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者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让各小组制订其专属的积分方式,同时设置一名记分员,当教师在课上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布置某项学习任务时,记分员可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打分,另外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打分。除了小组长、纪律委员、记分员,其他学生均为组员,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要互相监督和帮助,以此促进彼此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