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621 点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学习生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保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于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化教学方式来激励学生,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推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英语;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李苇杭,胶州市里岔镇里岔小学。
  总结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因为知识衔接问题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并且教学效率也会因为高年级英语知识的复杂性而下降。教师为了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以及课前预习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制订教学计划。本文就对自主学习理论下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总结,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带来帮助。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认知能力仍处在发展之中,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无法利用合理的方式来看待所学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总结与分析能力较差,同时学生也无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若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优化处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直线下降。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以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了解所学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程学习状态,并了解如何根据自主学习理念制订课前预习计划,笔者对某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最终的分析结果显示,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时间安排与规划能力较差,并且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部分学生表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少部分学生表明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英语进行对话。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并且学生的纠错意识较为薄弱,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这就更不要说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了。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课后复习时没有接触过课外学习材料,这就导致学生的知识覆盖面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有效进行英语课程学习。
  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通过预习,提高听课效率。众所周知,有效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就是牢牢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哪一学科的教学都是这样,若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那么就无法很好地去了解新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断层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以保证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并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以一个简单的比较就可以直观表现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都会在家中进行预习与复习,这样在第二天教师授课时,学生就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去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然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后只能完成家庭作业,根本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与复习,这就导致学生在第二天教师授课的无法理解教师所讲知识,再加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断提出全新的问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放弃知识点学习。长此以往,班级中就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完全不利于课程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2.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只会被兴趣所吸引,这就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存在缺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思考,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对自己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并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所学知识,更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课外知识进行总结与积累,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时间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进行总结,所以教师就需要通过课前预习去激励学生主动了解课外知识,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这样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所了解的课外知识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得到拓展。
  三、小學高年级英语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在教学前利用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预习能力。
  1.激发学生对课前预习兴趣。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兴趣影响而重点关注某些事情,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所要教学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并将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在“My Favourite Season”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季节的美食,以及不同季节学生能够参与庆祝的节日来激励学生。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比如老师喜欢冬季,因为冬季有春节和美味的冰糖葫芦,通过这一引导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课程预习,并引导学生到网上寻找相应的季节、节日与美食,使学生能够不由自主地融入课前预习中。
  2.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学习观念。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满足,,进而有效激发并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交流,摆脱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全程引导教学这一模式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主体。例如,教学“How do you feel?”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若一味地根据教材内容去引导学生,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反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碰撞出“火花”,甚至还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如:“老师,我们小组中有人说了,我感觉非常开心,那么这句话还能用其他方式进行表达吗?”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这一问题向学生传授教材以外的知识,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学生的知识接触面也能够得到有效拓展,进而有效激发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