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55 点击:

  【摘要】一流课程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强国的价值体现,是强化本科教育的关键。以传统线下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主体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技术、思维、方法等方面均需变革。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基于新时代技术如移动互联、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的高速发展,聚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可为新的教育模态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一流课程;课堂教学;模式;OBE
  【作者简介】马静(1979.06-),女,黑龙江拜泉人,大庆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冯展极(1968.11-),女 ,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大庆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OBE理念下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190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委托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教师人才培养‘5Z’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JGZ20190001)。
  近年来,国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带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明确了要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意见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该意见计划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探索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一、研究价值
  一流课程的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新诉求,是教育强国的价值体现,是强化本科教育的关键。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流课程的建设引发了教学的时代变革,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与时代需求高度融合、有针对性、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模式。本研究将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符合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和学生需求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以传统课堂、线下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主体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技术、思维、方法等方面均需变革。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教学将从补充或应急角色,成为与线下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仍存在需改进的诸多问题,如线上课程教师仓促应战、硬件不足、教师缺乏网络教学经验、信息技术素养不足,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线下课程的学习过程缺少监控等。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亟需创新,需要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但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国外对于“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模式包括:基于Herbart(1806)理论的“四段教学法”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20世纪70年代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生成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前认知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Palincsar(1982)提出的交互式教学,旨在改善学生阅读和自我监控能力;Butler & Winne(1995)提出了自主学习模式,其“七段”教學论模式主要依据信息加工理论,非常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可以说,国外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增强。
  国内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始于21世纪80年代。知网显示,刘知新(1982)首次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一定要重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他们的感官,采取多种方法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学习对象。随后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国外相关理论的本土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了热烈讨论,张金磊等(2012)指出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此后,国内学者展开了基于MOOC、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等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针对高等教育教学出现了较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如杨淑萍(2015)首次聚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进行了分析,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之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讲授模式和讨论模式相结合,主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国家在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后,国内学者迅速开展了热烈探讨,如罗元梅(2020)在OBE理念的指导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研究探索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路径。但相关研究多以个别课程为案例,缺少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都在探索各具特色的模式,而国内大多为个案研究,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尚缺少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尽快更新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