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gao@xiaoyuanyingyu.com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当前各个专业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高校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因素,既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有效深化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了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的融合路径,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专业;融合途径;专业;教学;意义
【作者简介】胡春春(1988-),女,汉族,,安徽马鞍山含山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助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课程思政,主要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在高校的各个专业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在课堂中完成社会主流意识传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英语专业具有其特殊性。英语作为语言表达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会受到外来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在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达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教育目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方式。具体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是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中国高等教育工作必须要遵守的铁则,不容半点动摇。英语和汉语一样,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历史和文化,从而真正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
在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中,主要介绍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这些内容都和我国相差甚远。因此,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分辨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主要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会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动摇,或者产生排华以及崇洋媚外的思想,导致高校教育目标的偏移。因此,在英语专业中加强思政建设是办好大学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需要。
2. 有助于培养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日渐紧密,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此背景之下,我国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2018年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详细地阐述了当前高校要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具有具备哪些综合实力,需要往什么方向培养等问题。一方面,对于外语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能力,能够对部分国家的法律,社会经济等有所涉猎;另一方面,在对外语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学生思想的发展,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3.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要创新对外宣传的方式,从而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仅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文化自信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中国人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熟知方面,同时还需要我们向世界积极展示这些文化,使其能够成为中国最为鲜明的标志。
除此之外,在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提出了文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文化交流的传播者,无论是在学术交流期间还是在旅游时都能够将本国的历史文化和革命背景讲述给感兴趣的外国人听。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同样也具备这一使命。通过自己的而专业知识和水平来讲好中国故事。长久以来,英语教学大多只注重国外文化的输入,对于文化输出问题少有涉及,这就使得部分外语专业的学生缺乏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但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有意识、有目标的在英语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历史文化和革命背景,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从而引导学生成为民间大使,讲好中国故事。
4.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师德育意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衡量一位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高校而言,一位教师的能力高低取决于这位教师的专业等级考试,取决于教师的全国竞赛成绩,取决于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却唯独不取决于传道授业解惑这三项职责。这样的弊端在于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过于单薄,在课堂中轻视德育教育内容,甚至对于德育教育与英语专业的融合是可有可无,这就直接导致了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分离。因此,为了实现全方位、全员、全程立德树人的新教育目标,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并要求授課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担任德育工作任务,可以从学生中挑选合适的负责人,来形成协同效应。除此之外,高校对于教师的德育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强对教师德育工作的培训,是教师能够在英语课堂上自觉融入思政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对于教师而言,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为人师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1.创新教学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英语专业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授课理念,顺应教学改革的趋势,提高对思政课程与英语专业相融合的重视程度,并将这种融合方式运用到课堂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及时调整,以此提高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的融合效果和融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