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25 点击:

      【摘要】高阶思维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关注的重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对其思维品质发展有所裨益。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对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遵循思维的客观规律,基于课堂实践,该文列举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措施,并结合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课例,探讨如何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高阶思维;思维品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课例;高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李博舒婕(1994-),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教二级,硕士,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育。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培养英语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含思维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紧密相关,培养思维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张慧恒,2019)。良好的思维品质不仅能够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建构认知,也是思维能力在交际应用中的外在体现(吴彦,,2016)。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两类,高阶思维能力即包含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认知水平的综合性能力。新课程标准设立的思维品质的目标将培养和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发展方向,而高阶思维能力是建立在识记、理解和运用的低阶思维能力基础之上。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遵循思维的客观规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每个教育者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设计思路
      根据对新课标要求的实践,笔者认为在课程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应从如下方面设计:
      1. 活动设计:深入分析,挖掘话题,抛砖引玉。高阶思维是一种高水平的综合性认知能力,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能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决策、批判和创造(林丽雅,2017),即挖掘材料背后的隐含信息;批判性的分析其内容和观点;表达个体的观点和创造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先思考、整理和归纳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为教学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李华,2013),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可以用作研究和讨论的话题之外,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补充材料或范例,帮助学生理解所探討的话题,了解不同观点,明确任务要求,预期成果样态。
      2. 课堂组织:反转课堂,学生主体,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组织上常用反转课堂(FLIP)这一方法(吴滢,2019),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展示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来源应是学生,教师需要在学生对问题的求解和观点的评判中;对信息主动查询,分析,保留和展示地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现有进度进一步提出启发性问题,或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获得更好地提升效果。此外,学生个体的能力有限,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中获取灵感,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教学方法:结合科技,创设情境,构建网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并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开发互动方式,从而更好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在课堂中创设情景,能够使学生结合亲身体验对文本进行感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钟志贤,2005)。教师需要在课前构建问题网络(WebQuest),根据材料信息类型以及思维方式分类梳理问题并设计问题链,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引导学生将客观事实转化为观点和态度,由浅入深,由封闭至开放的思维过程搭建脚手架。此外,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等手段建构整体认知体系;通过任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开放型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下面笔者将结合一节高中英语综合技能课的课例,探讨如何通过挖掘文本隐含信息和补充拓展材料,结合任务式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 课例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英语(2019)》第六单元第一课阅读文章“ A Medical Pioneer”,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应用上述设计思路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 教材分析。本课的阅读文本属中等篇幅的人物传记类说明文,就屠呦呦的科研成果及其贡献引入对人物的介绍,从学术背景、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资源和环境的条件限制、经历失败后付出的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世界对她的评价以及她的自我期待等方面,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科学家先驱形象。
      2.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能够基本完成低阶思维任务,即对文章进行描述、记忆和复制,并能够较好地完成运用和分析等综合任务,但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上仍有待提高,仍需要培养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教学目标。本课例是阅读课的第二课时,课型为综合实践课。根据新课标要求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分析和评价屠呦呦作为医学先驱的品质。
      (2)对女性科学家的现状和科学家开展自我实验的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分析和评价。
      (3)通过情景代入,发挥创造力对评价科学家给出个人建议。
      (4)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4. 课前准备。本节课前,学生已从“女性科学家”和“科学家的自我实验”两个话题中自主选择其一,按选择结果成立两个学习小组。每组事先阅读了教师提供的相关补充材料,并通过网络查询和小组讨论,准备了时长5分钟左右的课堂展示(作为课堂讨论的基础)。此外,每位同学已在课前上交了一张传统医学的相关图片(供课上分享所用)。
      5. 教学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