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立足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三个方面,开展识图预测、建构对比、图示归纳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从质疑观点、文化差异、语言表达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利用情境迁移、戏剧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晓进,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包含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要素。其中思维品质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体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思维品质表现为一个人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阅读教学是培养思维品质的手段,思维品质是高效阅读的保障(解冰、鲁湘国,2019)。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中,教师应该立足培养思维品质来设计教学活动。但是如今的英语课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点、语法项目,忽略了思维品质的培养,出现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在阅读活动设计中仅关注低阶思维的培养,而忽略了高阶思维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实践
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从思维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逻辑性思维。
(1)识图预测,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課标》在语言技能部分增加了看的技能,要求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看、写五个方面的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识别图表信息,理解图片内容等已经成为一项生存技能,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对阅读中出现的插图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综合信息的捕捉和思考,并且可以激活已知,充分调动思维来解决新问题。
[案例1]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3a的阅读文章“But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中,有一个配图(见图1)。
本篇阅读是一则新闻,因此,笔者让学生在阅读前充分观察这幅图片,,试图对新闻事件进行一定的预测。笔者设计活动如下: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predict:
Q1: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old man?
Q2: What's the woman doing there?
Q3: Can you guess where they are?
Q4: Who is the man off the bus? What's he going to do?
这几个问题主要针对新闻事件中的who、where、 what等基本信息设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自己的预测。例如,可以根据人物表情预测人物心情,识图观察细节预测人物关系。插图是信息传达的重要部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预测文章主要事件,促进学生对综合信息的捕捉和思考,并激活学习动机,在阅读中求证。
(2)建构对比,培养比较与推断能力。在阅读文本中,如果有明显的对比对象,可以抓住文本的对比核心结构,利用比较,梳理文章脉络,了解异同,从而进行推断,进而帮助学生培养比较与推断的思维品质。
[案例2]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B 2b的阅读文章中,讲述一对姐弟生活习惯的异同,教师可以建构一个清晰的对比图示,让学生填写,并进行比较推断。图2为填好之后的表格。
Activities Tony Mary Who is healthier?
Getting up At eight At six thirty Mary
Breakfast Eats quickly Eats a good one Mary
Going to school At eight thirty At eight thirty The same
Lunch hamburgers Lot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Mary
After-class activities Plays basketball Plays volleyball The same
Evening activities Either watches TV or plays computer games Does homework and swims or takes a walk Mary
Going to bed At ten thirty At nine thirty Mary
通过阅读,填写表格,学生可以清晰地通过比较梳理文章脉络,从而进行推断,得出Mary更加健康的结论。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除了注意不同之处,也要关注相同点和特例。例如提问:
Are there any unhealthy habits does Mary have?
Are there any other healthy habits does Tony have?
学生在建构对比时发现,Mary也有吃冰淇淋的不健康习惯,而Tony睡前刷牙是值得学习的健康习惯。当然,这也是引导学生在推断时也要注意特例,形成完整严密的逻辑思维。
相关推荐
[姚琨 孙耕梅] 培植英语文化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
[何静]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钱利] 浅谈多媒体介入初中美术设计课程
[于杨] 高职高专课堂上的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钟少军] 关于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突破策略的研究
[卓丽钦]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环节案列解析及反思
[邱敏] 关于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刘贝超]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曹丽娜] 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肖雯] 陕南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程教学现状
[陶兰] 浅谈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谢海荣] 浅析网络环境对初中汉语教学的影响
[陶慧敏]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于璟] 浅谈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王亚风]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