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653 点击:

  【摘要】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肩负着帮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任。思辨缺席是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思辨缺席的表现及成因入手,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材选择和使用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策略及建议,旨在为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思辨能力;思辨缺席;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王晴(1980-),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一、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
  随着世界各国的合作日渐紧密,当今的大学毕业生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还需要有更强的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还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与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可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则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20世纪末,黄源深教授注意到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不少语言专业的学生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缺乏系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他把这种现象定义为“思辨缺席癥”。作为语言教师,笔者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发现这一问题也同样存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群体。与高中英语课堂相比,大学英语课堂有很多师生互动及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不少学生不愿当众表达个人观点;在被要求用英语阐述个人观点时,有的学生无法形成有理有据的观点,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断章取义;还有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逻辑混乱无法一语中的。而在英语课堂的阅读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的关注点仅停留在词和短语的用法以及句子的理解上,当被问及对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观点的个人看法时,常常是言之无物。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缺席症表现得尤为明显。写作是一个能充分体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活动,但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于背诵和仿写好词好句及范文,行文之前很少有学生会仔细审题,,并据此列出写作提纲,因此成文后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逻辑混乱、论证乏力。以上思辨缺席的症状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二、 思辨缺席的成因
  1.对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虽然教师对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真正能把思辨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的却是少之又少。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置为例,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整个教学活动都会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语言类学科,大学英语一直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及提升作为教学目标及重点。然而仔细地浏览各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有关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并将它们落实到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中的寥寥无几。可想而知,缺乏具体的目标设计,就无法通过设计的相应的语言教学活动去实现思辨能力的培养。
  2.课程评价体系固化单一。学校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业表现的评价对教学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并未把课堂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评价体系,显然目前的评价体系不利于敦促教师将培养思辨能力纳入教学目标,并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付诸实际。教师还是主要依靠课程考试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这一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化,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席。
  3.英语专业教师能力不足。英语专业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专业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不足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思辨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或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接触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各种信息,从而拓展知识及眼界,进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而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对职业发展素养的提高还仅仅停留在语言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方面,所以在帮助学生发展思辨能力的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
  4.学生学习意识的功利化。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读大学是他们实现物质目标追求的一种手段,而非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的一个平台。这一意识导致部分学生只会认真对待能够帮他们得高分、考证书等能帮他们在求职时加分的学习活动,而对思辨能力的提高这种无法在帮他们找到一份好工作这件事上马上兑现结果的素养的发展置若罔闻。显而易见,学生们抱着这种思想意识来学习,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思辨能力的发展。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换句话说,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因此,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不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技能,更应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阔视野,充分发展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1.提高教师思辨能力培养意识及素养。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无论是学校的管理层,还是大学英语专业教师都需要加大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学校和英语专业教师都需要明确认识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只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更应该培养他们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增强教师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意识。同时也能通过此类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学英语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多交流,拓宽其专业视野,使得思辨能力培养方法更加多元化,能更好地契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质。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鼓励或是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大学英语教师走出去,去了解、学习前沿的思辨教学理念及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师的思辨教学能够做到真正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