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要】现阶段,教育戏剧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其通过各种戏剧习式来达成课堂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然而,戏剧习式设计很容易流于形式,从而达不到训练思维能力的效果。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思维品质的四个层面: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分析和探讨英语教育戏剧课堂中的戏剧习式设计,助力学生真正达成英语课堂中的思维品质的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戏剧习式;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郦超,杭州绿城育华小学。
在英语教育戏剧课堂中,教师运用一系列的戏剧策略或习惯形式,简称“习式”。习式是一系列简单清晰的活动,运用场景、情节、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戏剧元素,为学生在故事中“还原”他们将面临的“真实”生活,让学生“进入”不同的社会情境中“遇见”困难。学生理解且熟悉了这些习式后,就能透过习式所建构的戏剧世界去游戏、合作、行动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体验和能力。透过各种各样的习式,教育戏剧为学生提供另一雙眼睛去观察生活、以另一种身份体验世界;让他们看见自己的生活、预见自己的未来。其中,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操练和运用,最终实现了学生语言综合语用能力的提升。
一、缘起:英语教育戏剧习式设计之现状
在看似热闹的教育戏剧课堂中,很多教师因过于注重习式的仪式感或观赏性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下笔者挑选了两个最常见的场景。
【镜头一】矫枉过正:过分注重完美的口语表达
在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课堂,也就是将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常常过分注重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句式的正确性、语法的准确度等。事实上,对于EFL学生,因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自发用英语表达观点时,句式和语法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如,在表达时因教师修正而受阻,会严重影响到思维进程,思维能力不能得以锻炼,从而影响思维品质的培养。
【镜头二】剑走偏锋:过分注重专业的声台行表
中小学的戏剧课常常面临舞台表演的任务,因此,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专注于戏剧习式的教育目的,而把更多关注放在学生背台词、表演动作、舞台造型上。对于普通中小学的学生来说,相比于学习表演,在英语教育戏剧课中锻炼英语综合运动能力、获得价值观和艺术的熏陶才更为重要。用“戏剧教育”的方式去做“教育戏剧”,顾此失彼,既没有让两种戏剧课堂得到健康发展,也没有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深思:习式设计基于思维品质培养之意义
教育部于2016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架构模型。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式由素质教育迈入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纪元。根据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定义,英语核心素养是指“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的基本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
其中,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保障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高。由此可见,,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教育戏剧习式设计,符合国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总纲领,也符合儿童的心智发展和认知成长的需要。
三、笃行:习式设计基于思维品质培养之实践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教师的戏剧习式设计应有意识地指向达到某一种思维目标。根据新课标,思维品质可以划分为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四个层面。笔者将基于这四个层面讨论如何设计英语教育戏剧课堂中的戏剧习式。
1.观察与比较。观察与比较的思维能力表示学生能在听、读、看等学习任务中有目的、有计划并持久地获取信息,并且能识别两种事物之间的异同和主次关系。教师在设计戏剧习式时,要给学生必要的实践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和比较。
【案例一】《猪小镇》中“墙上角色”的运用
习式名称:“墙上角色”
习式介绍:教师选定故事中某个经历复杂、变化较大或具有争议性的角色,在戏剧课首尾分别使用两张画有此角色的海报供学生观察和比较。
习式操作: 故事《猪小镇》,教师用主人公“狼”这个角色作为墙上角色。在故事开头,把画有狼剪影的海报贴在黑板上,以供学生观察。学生可通过故事中狼的动作、表情、穿着或语言等,得到各种关于狼的信息,如性格、年龄、背景、情绪等等,可用语言描述后把信息书写或绘画在角色图画上,有一位学生从狼的饥饿状态解读到它看到猪小镇时的兴奋,于是在剪影上画上了流着口水的大嘴巴。到故事结尾,教师拿出另一张同样画着狼剪影的海报呈现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故事中发生的情节以及人物新的线索,再次进行探讨并继续创作,如,一名学生从故事中解读到狼屈服于小猪们的智慧而感到害怕,于是给狼写上了一句独白:“Oink! Oink! I am a pig! ”教师把两张图画贴在墙上,供学生比较,思考狼在故事中的心路历程,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狼到猪小镇一行的经验教训。
习式分析:“墙上角色”提供了一个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的对象和各抒己见的平台,又通过对同一角色的前后两次观察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关注细节,推敲逻辑,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加工和分析,生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
2.分析与推断。分析与推断的思维能力表示学生能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客观梳理出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并探索产生联系或差异的各项原因,了解到事物本质和内在的因果关系。
【案例二】“美女与野兽”中“道具袋”的运用
习式名称:“道具袋”
习式介绍:教师在故事开始前向学生展示道具袋里的物品,这些物品与接下来开展的故事有关,让学生观察并加以分析和推断的情境和情节。
相关推荐
[李岩] 基于现代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小娟] 基于一体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刘滨] 基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工作硕士新生专业学习动机调查
[陈琼妹] 基于网络环境的期刊工作中期刊评价创新的影响及启示分
[谢开芬 王友智]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蓝敬瑶] 基于新时期汉语文学理念的时代化特点研究
[陶慧敏]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卢洪娟] 论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莘艳芳] 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曾凡菊 谭永前] 基于Multisim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王鹏] 基于培训有效性的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探讨
[石亚鹏 李元 樊] 基于52单片机的语音定时提示器制作
[任立飞 穆绍帅 ] 基于FEO算法的平面度误差评定
[范耘] 基于知识型馆员的虚拟团队模型
[张兰]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