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10 点击:

  【摘要】英语教育是教学的重点方向之一,一直以来,英语同语文数学一样,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英语教学是我国自开放以来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决策。学习一门外语就相当于掌握一种工具,是一种打开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钥匙,学好英语的同时就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世界的大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小学阶段正是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重点时期。在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其更快地掌握英语知识点,更好地运用和理解英语。本文就此分析当下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的现状,并对此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小组合作模式
  【作者简介】田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杨屯镇中心小学。
  一、小组合作模式对于小学英语的教学意义
  1. 增强学生的互动性与集体感。开展小组教学,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从而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对于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小组教学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会拥有更高的互动性。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同其他小组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能力,对学习充满责任心,从而保证自己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在小组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每个小组中的“带头人员”能够拥有更强的责任心,可以说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带领小组获得竞争胜利的学生将会得到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可以由此来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做到共赢。这样的行为也使得小组其他学生有了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利用小组的方式可以学生产生一定的集体荣誉感,有一种“我不能拖后腿”的想法,用这样的想法来鞭策自己。
  2. 促使学生达到对英语“开口说”的目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听、说、读、写”,,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哑巴英语”,许多学生只能看得懂,会写,或者听得懂,然而不会说。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开口说”是很重要的,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能够开口交流。
  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组员之间用英语相互进行交流,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小组成员也是学生自身的同学,彼此之间相对熟悉,可以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大胆说出英语,运用英语。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不断加深对于所学英语知识的印象,
  3. 增强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效率。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明确的分工,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比方说学生A负责口语,学生B负责阅读,学生C负责写作,这样的方式对于英语学习的效率有着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之间可以分工合作来攻克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把自身学习到的知识传达给别人,从而实现整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
  4.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有许多学生都有一种“学英语难,学英语累”的想法,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一种特殊的课程,其语言思路、语言语法等方面,同我们的母语有着较大差别,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难以接受。英语成绩不佳,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让一些对英语感兴趣且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另一些对英语缺乏兴趣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好学生帮助较差学生解决掉英语学习中的困惑等问题之后,成绩较差的学生会逐步接受英语,并且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有了自己探索和研究的欲望,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其英语成绩。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连坐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际关系。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小组教学中使用“连坐制”,即一个小组中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整个小组都要受到惩罚。这样的行为将会导致无辜的学生也因此受到惩罚。一些学生即使认真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得到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依旧要受到惩罚,从而使得该类学生心理极度不平衡,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严重的抗拒心理。即使自己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依旧要受到惩罚的后果,使得这些学生开始偏向于“不完成任务”的心理,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拖后腿”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原因导致整个小组受到 了惩罚,使得其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小組其他成员必然会对此类学生产生孤立行为甚至欺压乃至校园暴力行为,从而导致此类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严重损害,并最终导致自暴自弃。
  2. 分组模式不合理,降低学习效率。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心理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也不同,学生之间也会存在自己的小团体。然而,许多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往往采取“就近原则”,将座位分为横列或者竖列随意分配。导致学生之间的“小团体”被分割,有时还会导致两个关系较差的学生被分到同一个组内。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之间难以进行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会下降。
  3. 容易产生放任行为。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在小组学习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下达“自由讨论”的任务之后,学生往往会在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开始探讨与学习无关的主题,最终难以完成讨论教学的目的。而教师对于多个讨论小组又难以管教,并最终采取放任的态度。
  4. 任务分工方式不佳。每个讨论小组中,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时也有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为了让好学生带动落后学生,教师会对好学生分配更多的任务,从而导致学习任务的分配不平衡,进而使得好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埋怨心理。同时对于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此类学生会产生“一切都应该由好学生去做”的心理,对于自身的任务缺乏合理的态度,使得此类学生更加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在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任务时,通常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内部讨论,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缺乏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方式也无法达到“合作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