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61 点击:

  摘 要: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公共外语教师作为高职教师的“小群体”,面临着新的环境——机遇与挑战同在,必须拥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文化身份,也就产生高职公共外语教师文化生存的问题。本文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根据文化学的相关理论与原理,研究高职公共外语教师生存的困惑,努力解决非这些生存困惑,尝试从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提出策略,实现文化问题的文化回应。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职;公外教师;文化生存
  作者简介:李婷婷(1984.12.08-),女,汉族,安徽阜阳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师文化;郭晶晶(1983.07.03-),女,汉族,安徽旌德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随着长三角区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大批具有职业技能同时兼具全球文化视野的优秀人才,高职公共外语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多元文化的传播者,参与文化的创新与创造,为文化发展培养青年力量。本文根据文化学的相关理论,选取阜阳市三所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研究目前高职公共外语教师文化生存面临的价值观念、思维定势、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高职公共外语教师文化生存的路径。
  一、高职公共外语教师生存困境的文化问题
  (一)价值观念偏差
  价值观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主导着教师文化发展的方向,对高职公外教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起到涵化的作用。没有教师文化的深层支撑,所谓的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都将是肤浅的和形式化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文化角色面临着一系列要求甚至挑战。当教师成为专门的职业后,“教书匠”似乎成了教师的代名词和社会角色定位。这其中就产生和出现了角色错位,其实质是着眼于教师劳动的工具性、客体性价值,而忽略了教师劳动的目的性、主体性价值。这正体现出教师职业生涯和发展的境界——教师不光要教书,还是“人师”,有育人的使命。笔者在调查中,当问到“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您是否对自己有清晰的专业发展规划”这个问题时,有明确发展规划的教师不算多。部分教师对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与政策不够清晰,个人定位模糊。尤其是有些教师虽有某些规划,但从总体上说是不明确的,更缺乏相应的实际行动。公共外语教师地位被逐渐弱化或完全忽视,,使得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也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有这一切,都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外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贯穿“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没有兼顾全体,因此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培养的学生难免缺少批判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更为缺乏了。
  (二)求同思维突出,倚重思维定势
  一是强调规范统一,求同思维突出。思维方式是同人的观念、群体、社会心理等各种文化因素凝聚在一起的,属于教师文化的深层因素。在高职教育场域,传统思维积淀成思维习惯,教学一味追求统一性,致使不少高职公外教师失去了潜在的个体性,基于习惯的日常性思维。二是倚重传统经验,缺乏个性创造。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公外教师还是采用原有处理问题的方式,显然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职业习惯。事实上,高职公外教学不光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也是拓展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为培养国家急需的行业人才做奠定基础的工作。
  (三)情感态度的淡漠和模糊
  一是职业态度上模糊不清。当前,不少高职公外教师文化生存的态度不明确,在职业价值的感受上,尽管国家政策和主流舆论大力支持高职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注重热门专业的建设,公共外语教师这个群体容易被忽略以致边缘化。毋庸讳言,在高职院校,公外教师很难看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个人价值。与此相关,高职公外教师的职业态度也表现得模糊不清。二是教育情感上有欠充沛。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高职公外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将学科专业和高职外语相结合。典型表现是,忽视了公共外语课程的应用性。
  (四)行为方式的倾向趋保守
  一是教育教学行为墨守成规,极少创新。教育教学行为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是教师行为文化的表征。教師群体每天处在同一工作环境中,通过彼此的交往和生活的碰撞形成了固有的文化圈,群体表现出集体性、倾向性,形成共同遵守和约定的“规矩”,这就是教师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实际的价值取向,它制约着每一位教师,规范着他们的行为。
  二是人际交往被动合作,欠缺交流。下面主要从教师与学校领导、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先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在访谈中当笔者问教师对学校制度文化有什么看法时,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时缺乏自主权;第二,学校推行的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和科学;第三,学校对公外教师的培训与管理不够重视。次说同事之间,在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公开课”“研讨课”因碍于面子,只提优点和启发,对不足之处总是难以启口甚至只字未提,导致不少高职公外教师不愿主动开放和合作,教学行为处于互不干涉、彼此孤立的境地。再说师生关系,即常说的教与学两个主体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即所谓教学相长,这既体现了师生在教与学中的生命意义,又实现了教学活动价值。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课下学生的及时反馈。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不少教师与学生课下交流次数屈指可数。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正视平等和对话的内涵。
  二、高职公共外语教师文化生存的改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