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助推剂。以输出为驱动,将英语短视频从知识载体转变为输出任务,是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同时适应学生和社会实际需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输出;驱动;短视频;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陈硕(1979-),女,安徽淮南人,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2013年4月,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会议主题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凸显了“以输出为驱动”的理论价值和时代内涵。会议指出了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教材、教法、教学技术应该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性质以及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出发,进一步全方位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其重要原则与途径是“优化输入,重视输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既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输出为驱动”是适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探索和创新。
一、以輸出为驱动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高校将“以输出为驱动”的理念运用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之中。如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写作课程秉承“以人为本、以写促学”的理念,采用一稿多改的循环写作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第三军医大学则在英语学术口语教学中创新性地引入医学论坛的模式,创建了“任务式输出课堂”,以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口语能力。
输出应该是除了听之外的说、读、写、译其他四种技能的综合输出,然而无论是Swain设计的输出活动,还是目前国内高校进行的改革尝试都只是单一地重视某一种技能的输出,或重口语而轻写作,或重写作而轻口语,始终无法同时实现口语输出和书面输出,更不要说实现说、读、写、译四种技能的综合输出了。早在2006年,王守仁教授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现状时,就探讨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注意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搞好阅读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一般场合能够听懂、能够讲一点国际‘普通话’,并兼顾其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从而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可见,目前缺乏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以输出为驱动”这一理念与当前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整合起来,实现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相互促进,高质量地完成多种能力综合输出的任务。
二、以输出为驱动、以英语短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电影教学手段由于拥有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跨文化交际效果明显等优点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一度成为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但是我国的大学英语电影教学模式主要停留在对英文原版电影的观看、赏析、语言学习和文化批判等输入阶段,或者电影对白配音、撰写影评等简单输出阶段,并不符合“以输出为驱动”的理念,更不要说通过英文电影实现学生多种技能的综合输出了。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以及观影环境的变化,电影出现了新的发展样态,例如微电影、短视频。短视频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新生事物,迅速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同,一时间炙手可热,呈井喷态势。可以说,短视频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被传播学研究者、影视艺术学研究者、媒体或信息技术从业者和研究者等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所提及,逐渐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短视频比起图文有先天优势,传统的图文材料所展现出的视觉信息较为平面化,无法展现声效, 视频画面所带来的感受往往更为直观和立体, 画面的鲜活感、内容的立体诱人、音乐渲染的情绪、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所带来的全方位感受,是图文材料无法比拟的;同时,短视频所承载的信息量,, 往往是几千字的图文才能才够承载的,短视频虽然短, 却能用视觉、听觉语言使信息量最大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短视频这一手段,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较于传统的电影,短视频具有节奏快、耗时短、内容精悍的特点,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观看, 短视频制作比电影制作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拍摄剪辑难度都要低很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学生软件操作水平的普遍提高,将短视频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将短视频制作作为语言输出的任务,具有可操作性。
在以输出为驱动、以英语短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到引领和评价作用,通过课前发布任务、课堂面授、课上即时评价、课后延时评价,指导学生如何团队合作、收集信息、处理资料和输出成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翻译工作,课上分组讨论,展示输出任务,分享成果。整个流程可以实现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相互促进。
教学活动以输出任务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教师发布输出任务
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输出任务,可以布置统一的输出任务,也可以发布多个任务供学生选择。之后,组建团队,进行团队协作,为输出任务做好充分准备。每个团队以4-5人为宜,可以由教师指定分组,也可以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性别、专业、英语水平、兴趣爱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因素作统一协调,务必保证每个小组的综合水平尽量一致;同时,为了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感受领导意识和责任意识,团队成员轮流担当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任务的统筹安排、执行管理和沟通合作等工作。教师对项目主持人及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要求进行细致的规定和说明。
(二)学生实现语言输入
基于输出任务,课下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或独立观看相关英文电影等视频资料,阅读原版英文剧本,朗诵电影对白。学生首先获取视频资料中的视觉和听觉的“可理解性输入”,在真实语境中习得真实可用的英语口语;阅读英文剧本时,切身感知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关注词汇、句法、语篇的知识和技能;体会并学习短视频脚本这一特殊文体的写作规范,确保输入的持续化、高效化、全面化和立体化。在该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水平进行选择性学习,接受听力、口语、阅读、书写的多重训练,从而实现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为接下来完成输出任务打好基础。
202204272125
相关推荐
[曹丽娜] 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刁慧媛]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杜卫卫]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英语特色课程的构建研究
[姚琨] 中国文化传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罗熙] 大学英语教学的功能性定位及优化措施构建
[尉桂英] 反思学习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丽蓉]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苏芳] 加涅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课堂教学
[曹朝文] 浅议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陈荟竹] 土木专业大学英语趣味性教学刍议
[桂艳平] 从认知理论角度探讨语音语调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赵光妍] 浅谈专科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语音室的运用
[李艳] 浅析延庆电大大学英语B网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斌斌 徐洋]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甘彩顺] 数据驱动的小学数学探究式精准教学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