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307 点击:

  摘 要: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在这一大背景下,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武昌区研发的《值得一讲的故事》为文本载体,在八年级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英语阅读的教学实践。本课例以其中的“Three Visits to the Thatched Cottage” (《三顾茅庐》)为文本材料,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形式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入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台继荣,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
  一、文本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武汉市武昌区研发的《英语阅读系列:值得一讲的故事》。该文本由武昌区一线教师团队编写,旨在追溯荆楚文化,体现地域特色。
  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武汉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英语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初步掌握了初中英语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口语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本次课将全班学生(48人)分成十个组,每个组五个阅读角色。
  三、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提升其归纳概括文章大意和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思维品质: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锻炼预测和预判的能力,培养学生独到的见解。
  3.文化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传统文化,体会分析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4.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加强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对文本中传统文化内涵的感知,如何在文本中弘扬传统文化。
  2.学生和文本的深度交流,和自身生活的结合。
  五、教学方法
  1. Story Mountain梳理文本。
  2. Problem-Solution 深度解读文本。
  3.以 “文学圈”的形式演示文本(用elements 引导学生思考、做事)。
  4.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5. Collaborative Strategic Reading(CSR).
  六、“文学圈”课前准备
  “文学圈”是由哈维丹尼尔斯在1994年提出的,是指读者基于不同角色组成小组,深入研读同一篇文本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根据不同分工完成各自任务后,小组再进行集中式、分享式交流,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由此达到较好地理解阅读学习的学习效果。
  根据阅读文本,“文学圈”角色设置比较灵活。根据《三顾茅庐》将角色设置为:
  1.阅读组长(leader): 负责本组角色分配,任务协调,统筹安排本组工作,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统筹规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负责对本组活动进行概况总结,进行自评。
  2.词汇大师(word master):负责解决文本中重难点或重要或有特殊意义的单词和短语,并阐述原因;解析文本中描述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活动或者情景等的词语。
  3.篇章解读者(passage person):使用“story mountain”对文本的情节进行归纳整理,将文本情节分为Background, Beginning、the Build-Up、the dilemma、the resolution、the ending。分析每个情节、每个词语所体现的人物特点,挖掘其中的theme和moral,文本所反映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文本背后政治礼仪、生活礼仪、道德礼仪、社交礼仪等。
  4.问题引领者(questioner):利用Problem-Question的阅读策略, 深度研究文本内容,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思辨能力,,引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达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对文本的内容、人物等提出质疑,引发学生一起探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5.实际生活连接者(connector):负责从阅读材料中找出与生活相关的现象,回归生活,将文本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发现人生哲理,特别注意联系社会文化的发展动态,弘扬正能量。
  “文学圈”实行组内交流,组内,组组,师生互评的模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大组,每组五名成员,学生在交流、分享、完成各自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和细节感知,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让学生体验思想碰撞的快乐,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思辨力得到激发和升华。
  七、教学过程
  (一)Step 1: 导入(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唤醒记忆,调动学习兴趣和氛圍)
  教师首先充当“文学圈”的questioner角色进行导入。
  从“三国”引入,问学生:三国是指哪三国?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你最欣赏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展示古隆中的图片,问学生:古隆中在哪里?想到了谁?为什么?想到了历史中哪个著名的故事?
  (二)Step 2: 标题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发散性思考,没有固定的答案)
  1.从标题可以解读到什么信息?
  2.推测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
  3.读标题,问学生:希望文本提供什么信息?
  学生提供的答案:为什么要三顾;诸葛亮为什么要隐居,为何隐居古隆中;隐居时,诸葛亮做了些什么;茅庐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诸葛亮吗;诸葛亮为什么最终答应出山,帮助刘备。

202205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