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9684 点击: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即“会读”,那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便是让学生“想读”。只有培养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才不至于步履艰难。要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率,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渗透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效率将显著提升,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才能逐渐达成。阅读兴趣与技巧的培养对学生主动学习、领略文化魅力、掌握语言知识都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阅读策略;兴趣;能力
      作者简介:陈加荣,福建省厦门市凤南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显然,仅灌输大量的语言知识,对于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极为有限。有了足够的语言知识积累,学生未必能看懂陌生题材的阅读文本,阅读能力也未必能够得到提升。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语言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阅读语篇是学生学习并积累语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读写技能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利用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拓宽文化视野等,教师常常顾此失彼。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抽取阅读文本中的基础语言知识,只想着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忽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这是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花里胡哨的阅读套路的灌输,导致学生对所读文本一知半解。当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致时,就意味着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随之丧失,更谈不上主动掌握语言知识、拓展课外阅读了。那么,权衡“如何巩固学生基础语言知识”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应该思考的。笔者认为,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读写结合,而且必须让兴趣先行,以能力为重。学生只有在阅读兴趣的驱动下,才能提高阅读效率,主动汲取中西方优秀文化;教师则引导学生搭乘兴趣的快车,,辅之以阅读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道路上驰骋。读写结合是如今英语阅读课堂常见的课型之一。这是因为,语言应用意识的形成,对于帮助学生巩固阅读语篇所学新知、融合已有旧知具有重要意义。
      一、拓宽文化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阅读教学,首先应强调阅读兴趣的培养,再强调阅读能力的强化。如今,学生获取阅读材料的途径十分广泛,教师无需再愁学生阅读素材欠缺这一问题。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尤为重要。学生只有自己想要阅读,喜欢阅读,丰富多彩的中西方文化才能走近学生,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激活主动阅读意识,使学生探索语言文化,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而如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巩固、积累素材,提高对阅读的兴趣,一直都在探索中。阅读课的课前兴趣激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激发阅读兴趣所选取的材料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并且能启发学生思考。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涉及家庭、朋友、兴趣爱好、中外礼仪习俗等,话题多样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课前阅读兴趣的激发,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们热热闹闹地说、唱等。课前热身导入、音视频等材料的选取,应尽量与话题相关,并设设置悬念,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文化视野,而且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学生通过课前活动,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语篇。其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或者陌生话题,往往是他们对语篇失去兴趣、产生退缩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文化背景的渗透,课前的导入环节可就本节课阅读语篇的话题词汇进行适当拓展与激活。这对于克服学生对语篇的陌生感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往往重视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课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激活。阅读课之所以不为学生所喜爱,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词汇量不足,造成严重的阅读障碍。学生往往因为读不懂而不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产生畏难心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便是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在单元教学之初,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阅读课的词汇进行积累,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就是学生对话题词汇进行归纳积累的理想渠道。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话题是音乐与文学。对音乐这一话题,学生可以引出音乐的“种类”的名词,还可以查阅用来描述音乐“感受”或“特点”的形容词,或者查阅不同音乐的“发源地”的名词,甚至可以回顾并梳理此前学过的用来描述自己喜好的重要句型等。对于文学,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作品等。对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自己取舍。教师在阅读课前的及时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梳理并感受文化差异。当学生发现自己积累的词汇、句型等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阅读障碍时,内心便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学习动力得到提升,学习兴趣也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对词汇的学习与记忆便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活动,而是有了自主探索的热情。
      二、注重阅读技巧滲透,培养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的效率与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意识及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紧密相关。课堂上,教师如何渗透阅读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新课改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技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其对语言知识的掌握。首先,对阅读文本框架结构的强调,有利于学生掌握段落、文章的主旨大意。英语语篇的框架一般较为清晰,不同体裁的文章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记叙文,锁定人物、时间、事件的发展;应用文,对客观事实的细节信息进行获取。教师引导学生对首尾段落、首尾句子进行仔细阅读,领略总结式语言风格,除了使学生快速掌握篇章的层次结构、主旨大意,还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此外,引导学生关注连接词,有利于学生清晰地总结作者的写作要点、篇章逻辑,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展框架式的阅读教学,除了搜索语篇框架、总结语言特点,还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这是培养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杨凡虹在《基于手绘思维导图运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中提到,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借助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思维导图如今在教学中广受教师与学生欢迎,其主要原因是,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将文本内在逻辑勾勒出来,作为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重要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在这样的阅读课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导者,教师利用所设置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搭建、形成文章框架,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获目标语言。问题的设置,也应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同时启发并引导学生选择和使用思维导图。利用文章脉络,引导学生自然生成思维导图,“化整为零”又紧密相连的。学生不再被困于冗长枯燥的阅读文本中,而是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将文章转变为逻辑清晰的细节线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掌握文章的整体要点。语言知识的处理,可以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构造、整体把握文章框架后,有目的性地进行“填充”。学生在绘制线索图的过程中,已经将文章的段落进行不同模块的归纳。在对文章整体有了把握后,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高效地进行目标语言的搜索。利用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将所需语言知识一点一点地重新进行归类、总结并形成图式。整体框架下的语言知识归纳整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在脑海中所形成的语言知识框架零散化。而且学生在提取框架的过程中归纳语言知识,对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在不断的探索中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这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

    20220526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