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890 点击:

  摘 要:写作的过程是思维外显的过程。在传统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词汇积累和句法训练,却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导致学生的习作虽然词汇丰富、句式华美,却逻辑混乱、结构松散。如果我们把词汇与句法比作一篇习作的“皮”,那么思路與结构就是一篇习作的“骨”,若“骨”之不存,则“皮”将焉附?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针对思维品质培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柳秀丽,江苏省新沂市春华小学。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及小学生认知的规律,尝试从“点到面”“前到后”“总到分”“因到果”“旧到新”几个方面,针对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与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希望通过作者的努力,能够实现思维训练与写作训练的融合,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
  一、“点到面”,培养发散思维
  在英语写作中,很多小学生都存在“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问题。那么,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词汇量储备不足还是思维能力不足?笔者认为是后者。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对症下药”,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呢?笔者建议教师采取“点到面”的方法,让学生围绕一个单词或者一个主题展开头脑风暴,使学生头脑中跟这个单词或主题相关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想法都得以激活,从而变“无话可说”为“无话不说”,变“无从下笔”为“妙笔生花”。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了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融合,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以“My favorite subject”为题目进行写作训练。然而,很多学生对自己熟悉且喜爱的科目却无话可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采用了“点到面”的方法,,让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主题展开头脑风暴,以此来激活写作灵感,同时培养发散思维。比如,有个学生决定以English为主题进行写作,那么,教师就要求他围绕English这个单词展开头脑风暴。于是,这个学生写出了play games、sing and dance、talk happily、interesting、simple、 useful等单词和短语。这些单词和短语不仅展现了英语课上的主要活动,也展现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看法以及英语学习的感受。在这些单词和短语的启发下,学生的写作灵感得到了激发,写作状态马上由“无从下笔”变为“妙笔生花”。同时,学生通过这一训练,也促进了自身发散思维的培养,具备了丰富的联想能力与想象力。
  二、“前到后”,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而这种“有限”在英语写作中的表现有以下两点:首先,无法有序表达。很多学生在描述事件或者表达想法的时候往往思绪混乱,无法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或者想法形成的逻辑进行清晰而有序的表达。其次,无法连缀成文。有些学生虽然在写作中能够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或思想形成的过程,但是无法利用合适的连词或者语句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整体。那么,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实现流畅地表达呢?笔者建议教师采取“前到后”的方法,让学生绘制流程图或列提纲,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完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3 “My day”之后,教师围绕“My weekend”这个主题开展了写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首先,写要点。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想写的几件事列出来。比如,有的学生写了playing football、watching a movie、doing homework、having dinner with my family几件事。其次,排顺序。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以流程图的形式将几件事进行排序。于是,学生列出了几件事的顺序:doing homework—watching a movie—playing football—having dinner with my family。最后,搭框架。教师要求学生以提纲形式搭建写作框架,利用合适的连词或语句,将几件事串联起来。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分别利用“In the morning...”“After that...”“In the afternoon...”“When night comes...”将四件事情串联起来。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学会了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和逻辑来进行书面表达,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习作的质量,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总到分”,培养系统思维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想做到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不仅要把握写作中的前后顺序,还要把握住写作中的从属关系,明确每句话、每个段落在习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建议教师采用“总到分”的方法,让学生按照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整理写作思路,从而培养系统思维,在写作中体现全局观与整体观。
  例如,在学完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之后,教师围绕“Protect the earth”这个主题开展写作训练。针对这个题目,很多学生会从reducing waster、avoiding pollution、cutting down less trees三个模块进行写作。然而,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所写三个模块的内容是相互混淆或重合的。比如,在reducing waster模块出现了“Try to go to school by bus”的言论,在avoiding pollution模块再次出现了“Don't drive the car and try to travel by bus”的观点。这就是学生系统思维不够发达,难以准确把握从属关系的表现。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建议教师采用“总到分”的方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先列出每个段落或每个模块的“总观点”,然后,再分门别类地向每个“总观点”中填充“分观点”。这样不仅能够成功避免不同段落或模块之间“分观点”的混淆与重复,还能够培养学生从全局视角考虑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思维的发展。在“Protect the earth”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下面的表格,要求学生在表格的提示下列出“总观点”及“分观点”。那么,当reducing waster模块出现了“Use the paper or cloth bags”的观点,学生就不会在avoiding pollution模块再次提及“Try to use less plastic bags”的想法;同理,当reducing waster模块出现了“Try to go to school by bus”的观点,学生便不会在avoiding pollution模块再次提及“Don't drive the car and try to travel by bus”的想法。这样就成功避免了“分观点”之间的混淆与重复。可见,“总到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系统思维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从全局把握写作结构,梳理写作思路。

20220613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