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工匠技艺世代传承的价值理念。新时代呼唤大国工匠,企业青睐德技双馨的匠人。将工匠精神的传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培育守匠心精匠技的人才,是教师应主动承担的历史责任。本文在解读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挖掘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价值,并通过对工匠精神浸润难题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學优化措施。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优化措施
作者简介:曾艺(1988.02-),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社会管理学院英语教研室,助教,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黄婉彧(1990.02-),女,江西崇义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社会管理学院英语教研室,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一、立足高等职业教育,解读工匠精神内涵
以时间为轴,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工匠精神”被多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同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维度出发,弘扬及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守匠心精匠技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民族复兴输送强大的力量。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可落脚于以下几方面:
(一)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
高职教育有两重属性,即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以及职业技能养成的特殊属性。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职业理论知识扎实且实践应用能力过硬的人才。工匠精神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习得和实践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勤奋踏实、刻苦钻研,更要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和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本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在职业技能的掌握上和实际运用中,追求卓越,勇于挑战,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二)正确谦逊的职业态度
工匠精神强调对于高职学生心灵的浸润和职业态度的塑造,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引导学生对职业产生认同感、遵守职业道德是重中之重。职业认同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内在驱动力。它的形成伴随着学生对职业认知的深化、对职业期望的调整、对职业情感的培养,并促进了学生职业态度的进一步端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注重德技兼修,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自我约束的依据,也是其职业行为规范的准绳。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高职学生职业品格的塑造,使其获得长久的职业生命力。
(三)笃行不殆惟实励新的职业追求
工匠精神是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岁月打磨,是不断深耕细作,是长久聚焦专注,这便要求高职学生拥有一颗笃定淡然之心,能够坚守自我,踏实地潜心研习专业技能,不再将未来的职业仅仅视为一种生存手段,而是将其视为实现人生价值、赢得出彩人生的广阔平台。与此同时,高职学生作为应用型技能人才,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培养应时而变的创造性思维、推陈出新的科学研发能力,励志进取,锐意开拓,不断创新。
二、落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深挖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价值
(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符合课程思政的实践需求
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因其公共性基本可实现学生全覆盖,又因其课程周期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思政育人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和自然融入,是中国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也提供了滋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的肥沃土壤。
(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助力学生学业的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提倡职业人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对制造的精益求精。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国内先进理念和技术,更应深入了解并吸收借鉴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及发展动态。从这个角度出发,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及专业精进是双向促进的。
(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追求
工匠精神的理念在行业内逐渐形成共识,高职英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重有所增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助推学生学习观念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端正其踏实专注的态度、激发其自我革新的勇气、培养其终生学习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分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厘清工匠精神浸润难题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及评价方面
尽管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内容在不断革新,体现出教学内容职业特色的深化和锐化,但是对于英语在具体行业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欠缺综合考量。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多元化,仅是基础性英语知识的传授而缺失有针对性的专业英语的及时补充,,教学内容结构便会与工匠精神培育相左。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标准仍旧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主,较少涉及具体的基于专业属性的运用及交际实践。
(二)高职学生的特殊学情方面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高职学生的特殊学情使得工匠精神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难度增加,延缓了工匠精神的生根发芽。
高职学生生源多样性,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及学习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面对突然难度攀升的高职英语课本,不仅适应不了,更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生源的多样性所导致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层面的,也可能体现在价值观层面,这便给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同时,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英语学习氛围整体上欠佳。绝大多数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目的仍然停留在获得学分这一最为基本的层面上,并没有把其当成提升自我竞争力、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有力武器,进而阻碍了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
202207162337
相关推荐
[李岩] 基于现代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小娟] 基于一体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刘滨] 基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工作硕士新生专业学习动机调查
[陈琼妹] 基于网络环境的期刊工作中期刊评价创新的影响及启示分
[蓝敬瑶] 基于新时期汉语文学理念的时代化特点研究
[曾凡菊 谭永前] 基于Multisim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王月梅 董宝君] 论非公企业劳资伦理精神和原则
[王鹏] 基于培训有效性的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探讨
[石亚鹏 李元 樊] 基于52单片机的语音定时提示器制作
[任立飞 穆绍帅 ] 基于FEO算法的平面度误差评定
[范耘] 基于知识型馆员的虚拟团队模型
[张兰]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
[李文丽] 工程造价专业“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沈维明] 基于政府采购下的图书采访新模式探讨
[周献策] 新媒体背景下基于管理科学视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