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31 点击:

  摘 要:文化是发挥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媒介和渠道,本文聚焦英语课程教学与中国文化知识融入的问题,从英语教学课程设计着手,希望通过设计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教学课堂,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提升学生表达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文化失语;教学课程设计;英语教育;文化教学
  作者简介:张淑媛(通讯作者),曾远凡,李乐扬,朱静雯,陈涵琪,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肇庆学院大学生省级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S202010580037)的研究成果。
  前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能力中最重要的还是英语能力,意识到这一重要发展趋势,20世纪中期英语被列入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且地位不断提高。前期的英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欲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传达中国声音之时,却发现大部分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出现了“文化失语”现象,这也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渐渐地在学习外语综合技能的过程中慢慢流失。
  一、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英语学科教学模式主要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方面展开,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但忽视了文化交流这一重要的语言功能。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素养的培养,本课题进行了文献调查,并对300多名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育者就此问题展开问卷调查和走访,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条件等情况的不同,学生们的英语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底子薄,习惯差,且学习能力一般。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清晰的认知,英语能力提升缓慢且困难,学生无法将学习英语的目的与生活层面联系起来,因此较难对英语学习产生认同感。
  (二)缺少优质教材,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调查和走访中,我们发现现行的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的部分缺失十分严重。大部分英语教材主要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知识。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部分教师在使用英语介绍本国文化与习俗时,产生表述不清的尴尬现象,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准确地表达和翻译中国文化的内容和精髓。
  (三)缺少中国文化的学习考核机制,文化自信的引入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英语教学大纲与课标都没有明确提出使用英语介绍本国文化的要求,学校教学体系中缺乏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学校的考试体系中缺少系统性的考核机制来检查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实际成果。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动力,加剧“中国文化失语”的状况。
  二、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之可行性研究
  (一)政策支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教学课堂可行性试验
  为研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可行性,本次试验选取某中学七年级某班40名学生为试验对象,该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特别是关于中国节日文化,具有用母语介绍节日文化相关内容的能力。
  本次试验采取同组对比分析的方法,试验分三步,首先,试验人员先对试验对象进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进行评估;其次,对试验对象进行传播中国文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最后,再次对试验对象进行评估测试,将两次评估结果对比,得出试验结论。
  试验结果显示,约有75%的学生能通过笔试,约有65%的学生能够用英语对中国节日,特别是春节,进行简要介绍,以英语进行文化课堂教学后,学生对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的动机及兴趣明显提高。
  三、“让中华文化活起来”之英語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英语表达和口语技能训练为基础,以社交英语为导向,参考专业背景下的具体操作方式,创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通过认知学习和口语技能训练,学生可以根据情况模仿和练习特定的任务,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提升沟通技能,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资源开发
  1.教材资源的开发。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材料,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尤为重要。调查显示,现今的英语教材大多以教授英美文化为主,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充分挖掘教材语篇中隐含的可利用的文化信息,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英语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输出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力,积累不同类型文化的英语表达,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感知力。
  2.线上网课资源的开发。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中国大学MOOC、有道精品课、智慧树等课程资源,对课内知识进行扩展讲解,带领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如维基百科、语料库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程度,自主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加以总结和思考,增强文化意识。
  3.知识型软件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课堂等学习应用平台组织管理在线学习课程,将知识内容和相关练习分享到学习平台上,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个人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在线访问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媒介进行即时通信和交流,也方便了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

2022090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