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8497 点击:

  摘 要: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本文就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2“What time is it?”的Story time部分为例,浅谈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提问;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汤惠香(1991.05-),女,福建宁德人,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课堂提问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故事文本大多情境完整,富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了空间。但是笔者发现,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存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无层次,提的问题只关注故事文本,甚至所提的问题全都可以在文本中找到答案,未关注学生的思维层次。故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2“What time is it?”的Story time部分为例,浅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堂课中,不同时机、不同情境下提出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可将故事课按照读前、读中、读后划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提问的重心和所培养的思维品质是不同的。
  一、读前设问,培养思维品质
  课前,教师巧设预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深度,它集中表现在是否善于深入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和进程。通常拿到故事后,学生便不假思索地开始阅读,常常忽视标题和图片。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是肤浅的。
  Unit2“What time is it?”的Story time 部分以“April Fool's Day”为话题,讲述了愚人节当天Zip把闹钟调快一个小时愚弄Zoom的故事。在阅读故事前,笔者提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April Fool's Day?”激活背景知识后,提出第二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story?”。
  问题不仅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教师引导学生将已有的背景知识和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建立联系,预测想象故事提出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例如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等接着学生按照这些自己所提的问题,看图片找寻答案,按故事构成的主要要素找出故事的主线,这时候他们的思维呈现出一定的深刻性。
  二、读中设问,培养思维品质
  (一)巧设视频问题,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是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视频和图片是故事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资源。但是视频中往往包括图片和故事录音,通常教师会直接让学生看视频获取故事大意,但是看完视频后学生基本已经获取了主要信息,就限制了他的想象空间,阻碍了思维品质的培养。而无声视频恰好能在不限制学生想象空间情况下让学生获取信息,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Unit2“What time is it?”的Story time部分教学中,笔者设计了问题“What the story happened?”。
  由于视频是无声的,这就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图片上,,注意图片的细节内容。在观看视频时,学生还要利用前后图片的关联、故事的逻辑关系来想象推测故事大意,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二)巧设图片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图片是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丰富的与教材相关的信息,提供了教材内容的背景。不少教师只关注文本信息而忽视了图片信息。但是学生在真正读故事时读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图片等资源呈现的大量信息。教师可以巧用图片,增加观察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能力。
  笔者在教授Unit2“What time is it?”的Story time部分时,在讲解故事时会让学生根据故事插图进行大胆预测,并提出问题“Why does Zoom so shocked? ”。
  大胆预测后,有的学生说“Maybe late for school.”,有的学生说“Maybe forget his homework”,还有的学生说“Maybe he find school is over.”。这种一图多解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读后设问,培养思维品质
  (一)巧设评价问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善于批判地评价他人的成果与思想,也善于批判地对待自己的成果与思想。
  读后活动不仅应该关注语言运用能力,还应该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在了解完整个故事的内容后,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巧设问题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有的教师会在故事教学结尾追问学生更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或者追问读完后的感受。评价故事角色或者故事内容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教师无法直接传授知识,而是在对话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在Unit2“What time is it?”的Story time部分教学中,笔者基于文本设计了问题“Do you like this story? Why?”。
  有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因为故事中的这个玩笑不够有趣。这时教师追问“你觉得怎样修改可以让这个玩笑更有趣”,这不是教师预设的问题,而是即时生成的,但却能让学生继续丰富故事内容,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巧设续编问题,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能否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续编故事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续编故事是学生在已知故事的基础上发挥独特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编故事,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层层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笔者在教授Unit2“What time is it? ”的Story time部分的故事结尾时,首先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这时候学生将故事中的时间点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点相联系,大胆预测。有的学生说“Maybe they go to school.”,有的学生说“Maybe they eat breakfast.”。在預测完故事结局后,教师创设主题“Zoom also plays a joke on Zip.”,这时提出第二个问题“What will happen?”。
  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创设的情境,在吃早餐时、上学的路上等场景创编不同的玩笑。这个环节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四、结语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有思维启发点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备课,挖掘问题,甚至设计问题链,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处理信息、想象推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俭贤.论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25-28.
  [2]尹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gzslib2022112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