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34 点击:

  摘 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基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时代外语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基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分析了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类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课程体系与突出中国文化价值、提升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创新课程教学与彰显中国情怀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文化自信的學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构建和应用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文化语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思辨和创新精神”的实践语境,,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
  作者简介:谷伟(1987-),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教育领导力博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领导力;侯英华(1966-),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唐钰滢(1983-),女,辽宁大连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学、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著作《无声的语言》,被称作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奠基之作。20世纪80年代,美国传播和文化研究学者威廉·古狄昆斯特出版著作《跨文化交际理论: 当前视角》,标志着跨文化交际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研究的学科。20世纪初,斯皮伯格和库帕克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归纳,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解释,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归纳为知识、意识和技能三大层面。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跨文化交际研究,关世杰教授的《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专著。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文化外语教学在我国开始受到关注与讨论。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频发,即我国外语教学缺失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外译训练,难以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继而影响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自信和平等地交流。
  一、基于文化自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时代外语教育的重要使命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构建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流外语人才是践行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基于文化自信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跨文化交际指在具体交际语境中,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种语言进行交流。语境是语言交际的环境,是人类在语言交际中理解与识别语言意义的基础条件。较早的语境分类来自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其将语境划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文化语境观认为,语境是指人类在语言交际中表达与交换信息的方式,是衡量跨文化交际顺畅与否的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中首次提出基于文化的显著差异性,文化具有的语境性可以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高语境传播主要依靠语境传递信息,极少依靠清晰的编码信息;而低语境传播主要通过清晰的编码信息,即语言交际者通过语言清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较少借助语言交际环境和场景进行推测。根据主流交际方式,霍尔将不同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于文化差异研究和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影响。美国传播和文化研究学者威廉·古狄昆斯特和其他学者在霍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和美国分别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代表国家。
  (二)基于文化自信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跨文化交际课程是文化类课程中的高阶课程,其打破文化知识与思维壁垒,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当代大学生深受网络文化和欧美流行文化影响,学习热情侧重于“国际视野”,而较少关注“中国情怀”。同时,学生了解“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责任,但缺乏有关中国元素的系统课程内容与外译训练。因此,“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频发,继而影响其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影响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其次,学生课上或课外缺乏跨文化交际实践平台,如何提升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如何使用西方人可以理解的交际方式和风格去自信地讲述中国故事和传递中国理念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难题。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与交流中,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面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多元文化现象,缺乏批判性思辨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基于文化自信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探索和解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类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主要策略为:
  (一)优化课程体系与突出中国文化价值
  基于OBE教学理念,优化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对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外译训练)中国理念和中国声音(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外译训练)等的学习内容和实践。帮助学生在“中国情怀”的文化语境和“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语境中拓展母语文化学习内容,有效讲述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树立文化自信。

gzslib2022122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