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文化响应教学法 (Culturally responsive pedagogy) 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学教授吉内娃·盖伊提出,第一次系统整体全面地论述了在美国少数族裔学校的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强调在体制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和加深对本民族或地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并和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知识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少数族裔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不同文化的融合。我国学者刘四平对文化响应教学法作了相关研究,他提出文化响应教学法依据民族相关论,从课程、教学、师资培训和社区多个方面体现多元文化融合。他指出,文化响应教学法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教育有一定的借鉴和参照作用。基于此,本文以2019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Lesson 1“Spring Festival”为例,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文化响应教学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教学预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指出,文化意识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2.教材分析。主题语境: 人与社会(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语篇类型:记叙文;授课时长:40 分钟。
文本分析:本单元围绕 Celebrations话题展开,通过听、说、读、写、看等多模态语篇呈现了不同的节日、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和庆祝活动,以及特殊场合的社交礼仪。本节课教学内容为2019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3 “Celebrations” Lesson1“Spring Festival”的阅读语篇第一课时,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What】本课围绕“Spring Festival”主题由三个独立又互为关联的记叙文组成。第一篇描述了现居南京的交换生 Tom在中国过年的经历;第二篇是在上海工作的 28岁工程师徐刚讲述春节回家过年的经历;第三篇是一位退休祖母期待儿女回家,针对家人团聚的叙述和感受。
【Why】以三种不同的情境、三个不同的视角,由三个来自中外不同国家的人围绕春节进行描述,通过语篇的事实性信息和语言表达方式,将春节的意义、习俗和传统的叙述有机整合,使读者对春节有了全面的认识。
【How】作者恰当地运用 first、next、the greatest excitement、then 等词有条理地叙述了春节的流程和重要习俗。同时通过描述回家前的准备和期待子女团聚的心情,强调了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精神,并能运用描述性语言知识和组织信息的语言技能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春节的主要活动、流程以及春节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精神,并能运用描述性语言知识和组织信息的語言技能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
4.学情分析。本课是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内地西藏班特色英语教学设计研究”指导开设的一节公开课,运用“文化响应教学法”,增强内地西藏班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培养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借鉴意识,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内地西藏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弱,但学习态度好,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简单细节信息的能力,部分学生能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多数学生在用英语描述完整事件方面仍然有困难。另外,内地西藏班学生对春节的主要活动有初步了解,但对于春节习俗背后意义的理解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和语篇教学的要求,以及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理念, 笔者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获取和梳理庆祝春节的主要活动,并能概括三位主人公庆祝春节的经历;
分析三位主人公庆祝春节的不同方式,总结庆祝春节的意义,理解家庭精神这一传统文化;
联系个人生活,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
(三)思路、方法和资源
1.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 Unit 3整体设计的第二课时,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不断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化知识,并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文化知识去判断、推理、比较、思考和对话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家庭精神,认同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思路如下:
(1)学习理解类活动。
第一步,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铺垫语言。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How did you spend Tibetan New Year's Day? 内地西藏班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庆祝藏历新年的相关活动,从而引出话题Spring Festival,并在语境中激活与 Spring Festival相关的词汇和文化知识。
第二步,概括、梳理、整合信息。学生根据作者注释、文章插图以及插图简介对文章主人公有基本的了解,快速浏览三篇文章,获取与谁庆祝春节、节前准备以及春节的庆祝活动等事实性信息。细读文章,梳理整合信息,使语篇信息结构化。
(2)应用实践类活动。
第三步,,实践与内化所获得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学生依据所梳理和提炼的结构化知识,运用所学习的固定搭配或语言表达方式,采用两人对话或轮流复述的形式,描述主人公庆祝春节的经历并阐释他们对春节的看法,内化所学知识与相关信息。补充藏历新年文本及图片信息,让学生描述庆祝藏历新年的经历。
相关推荐
[姚琨 孙耕梅] 培植英语文化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
[李岩] 基于现代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小娟] 基于一体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刘滨] 基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工作硕士新生专业学习动机调查
[陈琼妹] 基于网络环境的期刊工作中期刊评价创新的影响及启示分
[徐萍] 档案文化价值及多元实现
[蓝敬瑶] 基于新时期汉语文学理念的时代化特点研究
[曾凡菊 谭永前] 基于Multisim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王鹏] 基于培训有效性的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探讨
[赵明珠] 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石亚鹏 李元 樊] 基于52单片机的语音定时提示器制作
[任立飞 穆绍帅 ] 基于FEO算法的平面度误差评定
[范耘] 基于知识型馆员的虚拟团队模型
[张兰]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
[李文丽] 工程造价专业“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