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07 点击:

      摘 要: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应紧紧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认同与方向,应引导大学生了解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帮助英语专业本科生努力树立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笔者在该课程具体教学中尝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于课堂,提高学生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并增强了文化自信,以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国文化英语教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吴静风(1989.09-),男,河北唐山人,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语言学。
      近年来,“立德树人”日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宗旨贯彻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并覆盖了各个层面和领域。英语专业相关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思想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从现实角度考虑,在外语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强化学生对自身文化认知认同的基础上学习外语,既有利于学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树立新时代青年学子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荣誉感,继而增进文化自信。以中国文化课程为例,该课程面向英语专业本科生,学生学习目标是“走出去”并“面向世界”,从而有效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强化语言学习中优秀文化的融入,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是建立在对其内涵深刻理解和梳理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文化(英语版)作为我校英语专业开设已久的必修课程之一,现阶段教学时选取的教材为外研社出版的《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以下简称“教材”),主编为张桂萍,该教材内容翔实,覆盖面广,教师如适度加以引导,并向学生们扩充相关知识点与历史文化案例,就能将“课程思政”元素较好地融入其中。典故事例、名人轶事以及文化内核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等思想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素材融入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課堂中讨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尊重、和气、宽厚、推己及人等传统美德,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如何更好共存。例如笔者在讲授第二单元“Laozi's Philosophy of Non-action”时,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时代,农耕文明强调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是如何与自然协调好关系并适应自然。道家思想主张消除人与人之间纷争,以促进和谐生活为己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的主要代表人李耳,即老子,主张天人合一,确信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熟悉自然,尊重自然,爱惜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人要顺应自然规律,自然即为“道”,老子反对丛林法则,反对弱肉强食,认为人们追求幸福快乐不应建立在侵害他者的基础之上,老子贵“无”,认为人们对贪图享乐的生活应该加以节制,同时保持一种与人交往的纯洁和诚实,形成坦然对待的心态和习惯。此外,老子亲眼目睹了春秋时代由于诸侯“有为”——由于个人欲望膨胀而造成的生灵涂炭、烽火频年而主张“无为”思想,“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不为,而是指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无为才能无不为,“无为”则人民闲适、社会安宁。
      老子给人们刻画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不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的理想社会。汉初“文景之治”尊崇黄老之术,讲究“无为而治”,,大幅度地降低赋税至十五赋一(即从收取50%降至约6%),而汉景帝时又改为三十税一(约收取3%),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后,也为后来武帝抵御匈奴,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老子主张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天底下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水滴石穿,柔弱的水经年累月的坚持,竟然可以把坚硬的石头滴穿。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意味着重视平日里的经验积累,认真学习打好基础,以待有朝一日厚积薄发。同时意味着哪怕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亦不可恃强陵物,需以平和的心气处理事务,杜绝暴戾之风,老子的观点对于今天新时代的学子们依然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
      《孙子兵法》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卡尔·冯·克劳塞维茨(Karl von Clausewitz)所著《战争论》(On War)早2300年,《孙子兵法》中的兵法是谋略而不是小花招,是以大战略大智慧的角度启迪人生智慧。笔者在第三单元 “Sunzi's Art of War: Source for All Books on War”教学导入环节中会先大致向学生讲解《孙子兵法》一书基本情况,继而提出问题: Why is Sunzi's Art of War st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by people of modern days? 在学生各抒己见后,笔者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思考:①虽然《孙子兵法》名为兵书,但该书并不宣扬战争;②该书除了适用于冷兵器时代的战场谋划外,书中理念同时可被广泛用于其他领域,正是其广泛的“适配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备宝贵价值。例如,孙武提出“上兵伐谋”的观念,作者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属兵法之上乘选择,他极力主张避免战事中的大规模杀伤行为,“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掠地会造成生灵涂炭,因此攻城战应该为最次级别的选择。
      在课后练习环节的问答题中,向学生提问:Why is Sunzi's Art of War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among so many books on war? 不仅由于《孙子兵法》成书年代久远,兵法策略详实,也要引导学生们注意此书其他价值导向,如虽为兵书却强调孙武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书中所涵盖的人生处世哲学等等。教材里选取了《孙子兵法》中具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如“There is no fixed way of using force, just as there is no fixed form to water”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告诫今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人生也要时常具备忧患意识,避免过度乐观,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Leave a gap when besieging the enemy, and do not approach a desperate enemy” (围城必阙,穷寇勿追)先辈们向来讲究中庸思维而不追求过度化、极端化,不主张过度汲取压榨或将对方逼迫过甚,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厚处世,制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