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018 点击:
  摘 要: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别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以及文体对等四个角度对散文《荷塘月色》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进行赏析,进一步探讨其英译本的特点以及该理论对翻译策略的影响,深刻体会该译本的特点与神韵。
  关键词:功能对等;《荷塘月色》;词汇对等;句法对等;文体对等
  作者简介:马凯林,河北工业大学。
  引言
  目前,相关学术论文主要对《荷塘月色》朱纯深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进行研究。研究角度也有所不同,有译者从意义、风格以及读者反应角度讨论,也有从译者主体性、修辞手法、翻译美学等角度对各译本进行赏析。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朱自清对黑暗现实满腔悲愤,又惶惑矛盾,创作出这一经典抒情文。该文细腻传神地描写了荷塘月色景象,结构缜密严谨,语言凝练优美,形散神聚,托物言志,意境深邃。译者在翻译时,必须熟练掌握中英两种语言,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并能够在词汇、句法、篇章与文体这四方面仔细推敲,准确再现原文语言特色与意境。
  一、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及语言学家尤金·奈达在其著作《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其中,形式对等“关注的重点在于信息本身,包括形式上的对等和内容上的對等”,译者应注意概念与概念、句子与句子、诗歌与诗歌等的对应关系,译文要与原文的形式保持一致。动态对等要求“从语义到语体,在译文中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强调读者反应在译文评价中的重要性。为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指出译者可以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角度进行翻译,翻译实践都应该遵循“最高层次的功能对等和最低限度的功能对等,低于这一层次的译文是不可接受的”。在奈达看来,“译者在翻译时应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与接受语相适应的翻译意味着译文应遵循接受语的规则、语法和表达习惯。其次,如果要使译文符合接受语文化,译者就必须根据接受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风俗习惯来进行翻译,使译文能够被接受语受众接受。最后,为了使读者满意,译者在翻译时也要考虑到接受语受众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和宗教信仰等”。要找到与原文最贴切的对等语,尽可能做到“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奈达认为,任何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都能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在语言之间、文化之间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适当的形式重组原文形式和语义结构来进行交流”,强调语言、文化层面上的功能对等。“翻译不仅仅体现在语义上还要使其在语义、风格、文体上体现对等,既能够表达表层信息,也体现深层含义。其中动态的对等有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而意义更为重要”。功能对等理论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形成一个标准,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意义的传达,重视文学形式、表达形式与结构之间的意义,争取实现意义层面上最自然的对等。
  奈达潜心研究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总结出一套个人独创的翻译理论体系,在翻译理论研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该理论也在译者翻译实践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二、功能对等理论下《荷塘月色》英译本赏析
  (一)从词汇对等角度赏析
  在语言中,词汇是最小的信息单位和最基本的意义单位,一般指词汇的起源、发展、结构、意义等方面,无数个词汇意义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每个词汇的选择都会影响到语篇意义及读者感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考虑词汇本身的含义,还要结合上下文及文化背景来分析词汇的内在或延伸意义,采取增译法、词性转换法、音译法、释义法等翻译技巧,选取恰当词汇进行翻译,最大限度地再现保留原文意义,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实现了词汇对等。杨、戴两位译者在对《荷塘月色》英译过程中选词灵活、地道,颇具特色,示例如下:
  [原文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清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好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译文1]Moonlight cascaded like water over the lotus leaves and flowers, and a light blue mist floating up from the pool made them seem washed in milk or caught in a gauzy dream.
  该段充分体现了荷塘上的月色特点——柔和、宁静、纯洁与朦胧。作者朱自清连续使用“浮”“洗”和“笼”三个动词,译者分别译为“floating up”“be washed in”和“be caught in”,静态的月光流动起来。在《柯林斯字典》中,“floating”可指“to move in a smooth and easy way”,译者同时采用动词现在分词形式,再现了雾的轻飘状态,整个译文用语简洁、地道且传神,一幅水汽迷蒙、月色轻笼的动态画面呼之欲出。
  另外,“cascade”在《柯林斯字典》中释义为“a large number of things falling or coming quickly at the same time”。译者通过“cascade”一词将静态的月光变得流动起来,再现原文修辞效果。汉语是动态性语言,而英文偏静态,该译文利用英语“介词优势”,将原文动词“泄”译为介词“over”,传达原作修辞效果。因此,这段译文用词自然,与原文贴切,完整、准确地译出原文的语意信息,再现了原文恬静朦胧的意境之美,力争实现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
  (二)从句法对等角度赏析
  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句法对等是从句法的角度对原文进行翻译,译者需将句子结构进行合理转换,并使用恰当的翻译技巧,找到贴合原文且能够清晰传达思想情感的译法。译者还可以对原文的文化背景、语言风格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研究,充分把握其句式风格。英语注重句法结构的严谨性与逻辑性,而散文则强调形散神不散,译者翻译散文时,可以通过调整句子语序、顺序翻译和重构等方法保持译文连贯性,再现原文逻辑。译文彰显了原文句式结构特点,句式灵活多变,力争达到与原文句法对等的效果。试看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