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866 点击: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课程,英语教学成效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具有直接影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提出规范要求,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适应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要求,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本文在明确“岗课赛证”生成逻辑和实现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际提出对应的改革实践要求,以此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对推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大学英语;岗课赛证
  作者简介:谢晓慧(1989.08-),女,福建三明人,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良好的英语交流和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1+X”证书制度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必须要适应“岗课赛证”融通基本要求,以学生就职就业岗位需求为基本导向,以对应证书和竞赛为平台基础,强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一、“岗课赛证”的生成逻辑和实现要求
  (一)“岗课赛证”的生成逻辑
  “岗课赛证”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育人为载体,通过技能大赛,获取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为实现形式,在四者有机连接和融会贯通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方位整合。“岗课赛证”逻辑体系的生成,是以四个要素共性特征和内在联系为实现基础的。其中职业岗位需求是指通过企业调查与访谈,了解当前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评价和要求,分析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为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和课程设计提供基本先导。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创新能力的基本实现形式,能够为学生日常学习和技能训练提供标杆支撑。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则是评价学生基础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的量化标准,也是企业衡量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重要依据。这三个要素都是围绕课程教学核心的,是驱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动力源,最终形成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岗课赛证”的实现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逐渐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经历了多个变革阶段,从初步研究探索,经过全面推进后,才进入职业教育特色发展阶段,为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岗课赛证”融通的实现,需要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岗课赛证”融通的目的是提升高职育人成效,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所有育人要素整合应用,都应当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其次是在人才培养融通运行过程中,要实现各个要素的功能互补作用。职业岗位是获取职业归属的最终落脚点,同时又是人才培养的终端实现,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是依岗位需求和教学成效提升为导向的,需要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方面参与才能够实现。技能大赛是育人功能的升华,相对于一般实训教学活动而言,能够通过更加明确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提升自身技能,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等级证书则是学生职业素质水平、资质标准的物化形式,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终结性评价,也是企业和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学生对证书获得的认识,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积极性。
  二、“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岗位能力要求
  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岗位能力培养是“岗课赛证”融通的首要影响因素,是体系构建运行的基本先导,基于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体系中,英语职业能力应当包括日常交际能力和专业英语识别能力两个方面,日常交际能力主要是针对有对外合作的企业和组织,专业英语识别能力则是能够熟练读、写、听与岗位相关的说明书、报告及技术指導等,能够实现与对外合作方在专业层面进行交际。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主要是针对课程框架要求实施,岗课对接明显较为滞后,使得“岗课赛证”融通面临较大阻力。
  (二)课程教学成效要求
  课程教学是“岗课赛证”融通体系的聚焦点,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以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依托学生专业工作项目为载体,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全方位的改革,以转变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积极性为基本实现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在教学流程组织中,要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资源支撑,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实现岗位能力培养、竞赛参与和证书获取的有效连接。
  (三)竞赛参与要求
  针对不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参与英语课程相关竞赛也有所不同,依据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划分,主要包括如下竞赛:1.以口语表达能力为主的竞赛,例如全国英语口语大赛(NSEC)、各类英语演讲大赛、才艺展示等;2.以写作能力为主的竞赛,例如“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大赛等;3.以翻译能力为主的竞赛,如“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等;4.校企合作组织的各种形式竞赛。
  (四)证书获取要求
  当前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英语相关证书考试主要有如下几种:英语职业技能等级考试(VETS)、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两级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考试四/六级考试等。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应试能力进行培养。
  三、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大学英语不仅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对外经济交往活动中,语言交流仍是最基本的手段。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起“基础英语+职场英语+专业英语”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基于跨文化交流视角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英语文献了解行业技术前沿知识。在完成常规英语等级证书考试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大赛等英语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为满足就业和个人发展需求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