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759 点击:
  摘 要: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阐释评判性阅读的概念,介绍常用的评判性阅读策略,提出设计紧扣文本主题意义、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活动呈现层次性和思维性的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原则,并结合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Unit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Section B Reading部分,说明如何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王玫,广东省中山市坦洲中学,一级教师。
  在新一輪课改背景下,英语课程总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转型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与之前的目标相比,学科核心素养更的突出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思维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和认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
  一、评判性阅读教学相关概述
  评判性阅读是在认知、理解、记忆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作者和内容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筛选和评价,挖掘文本的隐含义或寓意,了解文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关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等,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其本质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依托,以对文本做出个人判断为目标,最终促进评判性思维发展的一种思维活动。
  进行评判性阅读,读者要对文本进行质疑、提问,促进阅读的进行和批判的形成。评判性阅读常用的策略有预览(previewing)、评注(annotating)、概述(summarizing)、分析(analyzing)、质疑(questioning)、预测(predicting)和评价(evaluating)。
  二、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设计紧扣文本主题意义
  阅读课堂重在阅读文本和深层次解读文本,包括对语言内容的关注、文本信息的理解、作者观点的评判等多层次探究,而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是紧扣文本的主题意义。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气氛设计与主题不相关的活动,为了体现批判性而探究偏离主题的活动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围绕单元和文本的主题意义,对文本进行反复解读,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不同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教师需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课堂节奏和课堂气氛。针对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教师需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课堂上可以安排穿插适当的、有趣味性、思维要求低的活动,让学生思维得到缓冲,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参与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课堂要营造民主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个人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度。
  (三)活动呈现层次性和思维性
  教学活动需要有梯度,层次分明,既要有对文本的表层理解,还要有对文化和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整节课的活动需要由理解主旨大意及细节信息的浅层次阅读活动向挖掘文本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和赏析文本佳句的深层次阅读活动过渡,综合运用理解、分析、评价等阅读策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进而实现高质量的阅读。
  基于以上原则,评判性阅读教学以文本解读为逻辑起点,以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评判性阅读策略,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Section B 2a-2c阅读部分为例开展教学。
  三、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
  (一)文本分析
  1.主要内容(what)。本文是一篇叙事类记叙文,讲述了主人公Peter输掉一场足球比赛后发生的故事。Peter因错失进球导致球队失利,他深感自责,回到家十分沮丧,他的父亲了解情况后,向他说明了一支“胜利的球队”的真正内涵,Peter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第二天,Peter回到球队和队员们进行了沟通,队员们一致认同Peter的观点,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2.主题意义(why)。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周围的事件对人的情绪的影响,主人公Peter经历了“输掉比赛-与父亲谈话-与队友沟通-重拾信心”的过程,情绪发生了“沮丧-振奋-欣慰-喜悦”的变化。文章引导人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通过父亲对Peter的安慰,让人们对“团队精神”和“胜利”的内涵有了深刻理解,同时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3.结构特点(How)。文章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段落较多,结构清晰,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以叙事为明线,主人公情绪变化为暗线。文章中包含大量父子间的对话,亲切易懂,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件的距离,更有说服力。大量习语的运用生动了语言,增加了文采,为读者做了很好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授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学生来自镇区和农村,日常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机会少,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独立理解篇幅长、段落多的语篇的能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掌握阅读文本的大意,分析、概述文本内容,但运用英语连贯地阐述观点和批判性地评价文本的能力较弱。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升学压力使很多学生产生挫败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面对挫折,充分发挥朋辈的作用,调节情绪和心态。九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叛逆期,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因此,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观点大胆提出合理的质疑,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