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863 点击:
  摘 要:英语口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一直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短板。本文主要研究近些年新兴的多元读写教学法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力求解决目前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英语专业口语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多元读写教学法;多模态
  作者简介:赵艳娟,王传璐,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而我国英语专业学生重读写而轻听说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英语作为语言的一种,交际能力应该放在首位,交际能力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最终目的,但是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都是弱项和短板,如何用更好的教学法来教授英语口语成为目前英语专业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
  英语专业的教学法是与语言学特别是应用语言学息息相关的,现代意义上的语言教学理论探讨,可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学者在中国(以Lawrence Faucett为代表)、日本(以Harold Palmer为代表)、印度(以Michael West为代表)开展的英语教学实践和理论总结。随着1941年密歇根大学“英语研究所”(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的成立以及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一书的出版,语言教学研究大势渐成。
  从20世纪末开始,国外兴起对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读写能力以及逐渐延伸至多元读写能力及多元读写教育的研究。从《多元读写教育学:设计社会未来》发表以来, 多元读写与多模态研究成为语言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热点。很多与多元读写理论相关的专著与论文集在近些年涌现出来。在我国,很多语言学家对多元读写教学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对英语教育的启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存在英语口语水平不高、表达不流利不顺畅的问题。口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必修基礎课程,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一部分高校的口语课程为外教授课,外教授课虽然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课堂轻松有趣,但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效率是不足的。国内口语教师虽然深知口语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熏陶,导致课堂上其教学方法过于刻板和程式化,并不能适应目前由于扩招导致的大班额和师生比失衡的局面。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口语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多元读写教学法理论框架
  为了应对日益多模态化、多媒体化的课堂教学,多元读写教学法应运而生。多元读写教学法是由新伦敦小组在1996年发展起来的。该教学法将“设计学习”作为教学理念,包括可利用的设计、设计过程和重新设计。
  多元读写教学法由四个模块组成分别为实景实践( situated practice) 、明确指导( overt instruction) 、批判框定( critical framing)和转化实践( transformed practice) 。
  (一)实景实践(situated practice)
  研究者认为,如果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程度,那么学习者沉浸在一个真实实践形式中是必要的。应用多元读写教学法时,沉浸在有意义的真实实践中的学生群体,基于自己的背景和经历扮演着多元和不同的角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除非让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并让他们认为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学到的东西将来能够用到和发挥作用,否则他们学不会任何东西。因此,实景实践作为构成沉浸式教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认真考虑所有学生的情感、社会文化需求及身份。
  在口语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发生在他们的真实生活中,或者对在将来的工作场所或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提前演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这些活动的设计者,在学习进程中指导学生。从这个方面来说,评价绝不能用来判断,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引导学生,辅助他们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即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并为之做出贡献。
  (二)明确指导( overt instruction)
  明确指导并不意味着直接传播、训练和死记硬背。相反,对于教师和支持学习活动的专家而言,它包含所有积极的干预,这些干预让学生专注于他们的经验和社区内活动的重要特点,以此让学生基于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在获得明确信息的时候获得最充分的组织和指导实践。在此阶段,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干预,并能够和其他学过的内容相联系。
  (三)批判框定( critical framing)
  批判框定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在实景实践中逐渐获得的知识,在明确指导阶段培养的自觉控制和理解,并与知识和社会实践特定系统的历史、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相关联。
  根据新伦敦小组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批判框定,“从他们所学的知识中获知必要的个人和理论的距离,建设性地进行批判,解释它的文化定位,创造性地扩展和应用,并最终在旧的和新的群体中实现自我创新”,这是转化实践的基础。
  (四)转化实践( transformed practice)
  学生对某一知识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或者可以批判系统间的关系之后,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置于实景实践中,但现在是再实践也就是理论成为反思性实践。这使学生能够将“设计”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从而创造新的“设计”。因此,基于先前的实践、指导和批判框定,学生增加了在某一材料中的实践能力从而产生新的材料。这包括在特定的语境下争取实现更高质量的产出,也能将所学的知识置于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应用。
  新伦敦小组强调,多元读写教学法的四个模块不是一个线性结构,相反,它们是以复杂方式关联组合。为了使这四个抽象的模块更易于在教学设计中实现,它们被转化成“更容易理解的”“知识过程”:体验、概念化、分析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