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822 点击:
【摘要】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并非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和在一定的经验背景下,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手段,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并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而英语拓展型作业正是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深入话题理解、强化语言表达的一种作业形式,是以课内知识为支架的进一步创造和构建,其设计理念和构建主义理论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本文笔者将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初中英语拓展型作业的优势及必要性,并探讨如何设计高效的拓展型英语作业。
【关键词】构建主义;初中英语作业;拓展型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王爱红,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初中英语教师,初级,硕士。
一、引言
课后作业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辅助和延伸,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检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拓展型作业更是让学生对于当前学习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学以致用的好机会。某种程度上,英语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情况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布置作业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二、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现状
经笔者观察,在布置英语作业时,许多教师以应试为导向,更多的时候布置的是背默词汇、语法或阅读练习、背诵课文或选段等与考试比较直接关联的内容。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对与考试直接相关之外的作业也不太“欢迎”,认为是浪费时间。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任务,即除了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学生还要通过英语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丰富生活经历、开阔视野、发展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此标准下,应试导向的课后作业远远不足以支撑起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而以课本内容为起点,结合不同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思维发散、知识整合的拓展型作业就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方式。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拓展型英语作业
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主张,学习并非学习者把外界的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以自己的方式生成信息、构建知识的过程。该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是深层理解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拓展型英语作业以课内话题、语言知识为起点,要求学习者在特定的任务情景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应用或创造。该过程是学习者个性化的知识构建过程,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新学的知识,进行不同维度的创造,进而收获独特的学习体验。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拓展型英语作业对于学习者的知识构建非常有益,优势明显,应该是初中英语学习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四、拓展型英语作业案例分析
以下具体分析牛津英语(上海版)7B中的三项拓展型英语作业设计案例。
1.案例一:创作一首题为“Four seasons”的英文诗歌,并制作成精美小报。
(1)学习背景:7B Unit6“Hard work for a better life”的第一课时Reading是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学生对英文诗歌特点进行学习,包括押韵、修辞手法的使用,逐段朗读诗歌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选词的精妙以及描绘的每个季节的画面和美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朗读、品味一首稍复杂的描写四季的诗歌,并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造。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创造进行点评、分析,为学生完成后续的诗歌创作打下基调。
(2)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对不同季节的观察和理解,创作一首题为“Four seasons”的英文诗歌,要求尽可能押韵和使用修辞手法,并手绘或剪贴相关插图,制作成精美小报。
(3)反馈及总结:提交上来的诗歌,格式规范、内容丰富。每首诗都能让读者看到诗人眼中四季的不同场景,配图或简洁或五彩缤纷,也展现了少年们阳光、积极的内心世界。在语言上,学习层次相对低的学生尽可能模仿教材诗歌的“sb./sth. be doing”結构,不失为很自然的句式强化;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则有更多的句式变化,选词上更加精良,对新学的词汇也进行了精妙的运用。教师选择不同层次同学的优秀小报,在课堂朗读分享,并张贴在板报上,进行交流学习。
通过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全面地了解了英文诗歌的格式、韵律,同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发现大自然的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自己的表达能力范围内,对英语语言进行了有意义的运用,形成了个性化的知识构建。
2.案例二:续写寓言故事: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并分组表演。
(1)学习背景:7B Unit6“Hard work for a better life”的第三课时的Reading部分是一首名为“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勤奋的蚱蜢和一只懒惰的蚂蚁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做法和在冬天的不同结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蚱蜢和蚂蚁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具体做法的细节信息,分析它们的内心活动,并总结二者的性格特征、谈论他们读完这则寓言故事的感想和悟出的哲理。此外,学生结合本册书Unit 5“The happy farmer and his wife”一文,总结英语寓言故事的要素。
(2)作业要求:续写“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讲述一年后蚱蜢和蚂蚁发生了什么,要求使用一般过去时。然后2-3人一组进行分组,组内选出一个续写版本、分角色在班级里进行表演。
【关键词】构建主义;初中英语作业;拓展型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王爱红,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初中英语教师,初级,硕士。
一、引言
课后作业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辅助和延伸,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检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拓展型作业更是让学生对于当前学习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学以致用的好机会。某种程度上,英语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情况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布置作业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二、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现状
经笔者观察,在布置英语作业时,许多教师以应试为导向,更多的时候布置的是背默词汇、语法或阅读练习、背诵课文或选段等与考试比较直接关联的内容。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对与考试直接相关之外的作业也不太“欢迎”,认为是浪费时间。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任务,即除了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学生还要通过英语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丰富生活经历、开阔视野、发展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此标准下,应试导向的课后作业远远不足以支撑起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而以课本内容为起点,结合不同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思维发散、知识整合的拓展型作业就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方式。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拓展型英语作业
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主张,学习并非学习者把外界的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以自己的方式生成信息、构建知识的过程。该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是深层理解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拓展型英语作业以课内话题、语言知识为起点,要求学习者在特定的任务情景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应用或创造。该过程是学习者个性化的知识构建过程,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新学的知识,进行不同维度的创造,进而收获独特的学习体验。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拓展型英语作业对于学习者的知识构建非常有益,优势明显,应该是初中英语学习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四、拓展型英语作业案例分析
以下具体分析牛津英语(上海版)7B中的三项拓展型英语作业设计案例。
1.案例一:创作一首题为“Four seasons”的英文诗歌,并制作成精美小报。
(1)学习背景:7B Unit6“Hard work for a better life”的第一课时Reading是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学生对英文诗歌特点进行学习,包括押韵、修辞手法的使用,逐段朗读诗歌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选词的精妙以及描绘的每个季节的画面和美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朗读、品味一首稍复杂的描写四季的诗歌,并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造。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创造进行点评、分析,为学生完成后续的诗歌创作打下基调。
(2)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对不同季节的观察和理解,创作一首题为“Four seasons”的英文诗歌,要求尽可能押韵和使用修辞手法,并手绘或剪贴相关插图,制作成精美小报。
(3)反馈及总结:提交上来的诗歌,格式规范、内容丰富。每首诗都能让读者看到诗人眼中四季的不同场景,配图或简洁或五彩缤纷,也展现了少年们阳光、积极的内心世界。在语言上,学习层次相对低的学生尽可能模仿教材诗歌的“sb./sth. be doing”結构,不失为很自然的句式强化;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则有更多的句式变化,选词上更加精良,对新学的词汇也进行了精妙的运用。教师选择不同层次同学的优秀小报,在课堂朗读分享,并张贴在板报上,进行交流学习。
通过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全面地了解了英文诗歌的格式、韵律,同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发现大自然的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自己的表达能力范围内,对英语语言进行了有意义的运用,形成了个性化的知识构建。
2.案例二:续写寓言故事: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并分组表演。
(1)学习背景:7B Unit6“Hard work for a better life”的第三课时的Reading部分是一首名为“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勤奋的蚱蜢和一只懒惰的蚂蚁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做法和在冬天的不同结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蚱蜢和蚂蚁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具体做法的细节信息,分析它们的内心活动,并总结二者的性格特征、谈论他们读完这则寓言故事的感想和悟出的哲理。此外,学生结合本册书Unit 5“The happy farmer and his wife”一文,总结英语寓言故事的要素。
(2)作业要求:续写“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讲述一年后蚱蜢和蚂蚁发生了什么,要求使用一般过去时。然后2-3人一组进行分组,组内选出一个续写版本、分角色在班级里进行表演。
相关推荐
[范耘] 基于知识型馆员的虚拟团队模型
[张兰]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
[李文丽] 工程造价专业“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沈维明] 基于政府采购下的图书采访新模式探讨
[周献策] 新媒体背景下基于管理科学视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
[孙海涛 刘立伟]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
[孙杰] 基于SWOT分析的义乌市乡村旅游发展初探
[何雨沛] 基于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王健] 基于灰色模型GM(1,1)的长沙市年降雨量预测
[陈小娟] 基于ARM的CPT控制系统的相关问题分析
[刘静] 基于有限元的车床车身结构优化的研究
[王海文] 基于电子商务的顾客忠诚度的管理分析
[黄伟鹏 曾嘉亮]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浦发银行打造小微金融全新模式研究
[杜卫卫]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英语特色课程的构建研究
[孙丽萍] 基于转型社会条件下中职生良好心态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