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031 点击:
  摘要:因传统教学存在重课时轻整体、重知识轻素养、重教法轻体验等问题,为了尽可能解决以上问题,并优化学生的理解学习,文章采用以UbD理论为主导的“倒推式”单元整体设计。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核心素养为主线的逆向教学设计从顺向逻辑上安排学习活动,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调整,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理解。
  关键词:单元整体;逆向教学;深度理解;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9-0017-04
  一、 研究背景
  (一)传统教学设计的现实
  在传统教学即目前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从输入端考虑教学设计,整体流程为:目标——过程——评价。这样的教学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主线,强调“是什么”“为什么”,却忽略了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如“可以干什么”,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内驱力。在加涅《教学设计原理》中明确指出,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过程为目的,即设计主体对象是学生。而在传统教学中,评价一般在所有教学环节之后,则在评价中暴露的教学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即评价是滞后的。
  而针对教学中出现知识碎片化和课时零散化的问题,可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来解决。欧美新教育流派在19世纪末提出单元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教改不断推进,虽然部分教师在该方面开展了众多研究和实践,但依旧存在如受限于教材预设单元划分、止步于知识点的讲授、凭借经验教学等问题,導致教师难以从核心概念、关键能力、知识体系、方法技能、学科思想等角度对教授内容进行重新架构,难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不利于培养其在新情境中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生理解能力现状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能看到学生“听懂的眼神”,却不能在纸质反馈上看到“理解的呈现”。笔者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由学业水平测试分析报告发现,各年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各能力维度中相对薄弱的,这不仅是某所学校的整体表现,更是整个区域学生的能力现状。正是由于我们常把掌握事实性知识,即无须迁移、有标准答案的知识误认为是真实理解,学生在纸笔或实践评价中暴露了真实理解水平,并且其他以此能力为基础的高阶能力培养也会受到影响。
  二、 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
  逆向教学设计是由美国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两位教育改革家提出的“理解为先模式”(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并且早在1948年,拉尔夫·泰勒就将从预期结果逆向规划课程视作聚焦教学的有效设计过程。“理解为先”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输出。“理解”有别于“知道”,需要学生在质疑和思考后获得有效见解,帮助他们在不同问题中建立重要和丰富的连接。比如,在理解饮料是被大气压压入口中的——气压差可以使气体进出容器这个原理后,学生在学习其他领域知识如人体吸气呼气原理、化学反应使得容器内外产生气压差,可以通过联系连接零散的事实和技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达成跨学科学习。真正的理解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发现,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方式,结合自身逻辑推断和思考对新问题进行解释、应用、洞察、自知,而不是机械地靠记忆去复述、跟随、重复。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解决传统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UbD理论提出“以终为始”的新型教学设计模式,即从长远的学习目标出发。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核心素养,通过明确预期结果、确定恰当评估办法、规划相关教学过程三个阶段落实教学,以避免知识碎片化,缺乏整体性。另外,在教学中嵌入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研究,从而对课程和教学进行适时调整,使学生的“理解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以暴露,而不是在课后的纸笔评价才体现出,使评价成为诊断和驱动教学的工具。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逆向教学设计主要用于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习者对核心概念和重要过程进行深度持久的理解,对知识点零散、碎片化严重的单元课程来说,逆向教学设计从单元整体的视角统领建构知识体系,使学生深度理解单元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素养。
  三、 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践
  浙教版《科学》“常见的碱”属于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一内容,根据知识量和知识体系的架构,可安排四课时左右,视为一个单元课程。日常教学中,该内容的教学通常由教师演示实验或观看视频,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整体性,学生学习被动,不利于学生架构知识体系和思维的培养,更难以帮助学生对核心概念进行理解和应用,课后又加重了复习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故在UbD理论的指导下,以单元整体设计为视角,把学习知识当作迁移应用的工具,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合理安排课时,将会对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阶段1:明确预期学习结果
  本单元以“碱的性质”为核心内容和重要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思维和能力,整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如图2所示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具有整体思想。
  根据以上单元知识架构,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来确定,具体目标如下。
  第一,科学观念:①通过物质的电离,从微观角度认识碱,并从该角度学习碱具有个性和共性的原因,培养宏观现象反映微观本质的意识,形成“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②根据碱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用途反映性质”的科学观念。最终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的跨学科观念。
  第二,科学思维:通过分类、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利用实验法和模型法学习碱的共性与个性,利用碱的性质解释现象,解决新情境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碱的性质。能针对可溶性碱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发生反应设计方案,并经讨论和修正对该重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