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831 点击:
  摘要:文章从分析现有英语教材对应德育功能的不足、英语课程德育的必要性入手,如内容单调、突兀、缺乏对比和道德实践活动等。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增、删、减等,旨在引发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德育基于英语教材改编角度的思考并付诸实践。其中,笔者深度思考了英语教学中德育的目标与其他教学目标的关系问题、跨文化意识、多元文化互动问题、问题意识、语言教学法问题等,不乏对某一问题某一方面的深度思考和多元解决问题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德育;教材改编;跨文化意识;多元文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9-0107-04
  一、 引言
  以“中小学英语德育”为题在知网进行搜索,仅得到21条结果,其中不乏“渗透”“融入”“融通”等关键词,以“中小学英语教材德育设计”为关键词搜索结果为零。这就说明基于教材改变角度的德育设计研究并不多,而且现有英语学科德育教学仅仅停留在渗透、融入、融通等研究角度,而且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基于教材改编角度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英语教材思政”为主题搜索,找到453条。我们发现著名的英语教育家的一些德育观点:话语分析可以“从思政思维角度”进行(黄国文《中国外语》);教材内容重构角度(肖维青《外语界》);教材的重要性:《主持人语》(王守仁《中国外语》);虽然这些理论大部分从大学英语教材思政角度设计研究出发,但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思政即德育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总而言之,对中小学英语教材的德育教学设计研究,从教材改编角度来说是有研究价值的。文章结合笔者多年英语教学实践和对教材的认知,采用逻辑分析、多元思考的方式,同时在广泛调查英语教师现行教学的场景的基础上,层层阐述基于教材改编角度的德育设计研究。基本角度是基于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析提出的,该课程标准完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 英语教材对应于德育功能的不足
  (一)什么是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身体力行,最终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其中,积极的认识就是学生对一定的道德标准的理解、认可、内化并形成自身的行动需要。身体力行就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地表现出这种标准。
  (二)为什么要改编教材?改编教材的含义?
  广义上来讲,教材指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包括纸质的、网络的。典型的教材是教科书。教科书是经过学科专家反复论证,经实践反复检验的教材,是传授学科知识的经典教材,尽管经过了多次的改编,但也无法适应所有地区学校的学生的德育需求,因而广大英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德育素材,对现有教材形成有益的补充。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收集有益的德育素材,弥补教材的不足。
  教材的编写不仅要满足学生、教师的需求,更要满足教育部门管理者的需求。从个体、社会及国家的需要角度来讲,要培养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的个体。之所以要强化德育功能,是因为目前学生的德育水平与国家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呢:教材德育方面体现在德育内容脱离社会进展需要,德育内容滞后,重大节而轻小德,忽略文化传统以及沟通合作等细节品德的养成;德育内容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缺乏联系生活实际,德育方法单一,缺乏黏合度和接地气的活动内容。
  广义的改编教材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补充、删减、简化、重新排序等。适应德育的教材补充指有机、灵活地增加课堂上德育话题的内容,最好是源于日常生活的对话、生活情景;删减或简化指灵活、机动地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删除或压缩烦冗的部分,以便有效地传递和渗透德育信息,使学生易于掌握和吸收内化。英语教材适应德育教材的改编,还要充分考虑语言技能目标、文化目标的得体性。
  (三)现有英语教材的不足
  通过笔者的亲身教学,发现现有教材涉及德育内容的知识相对不足,现有德育内容设计相对单调,内容突兀,缺乏合理安排。鉴于此,笔者提出: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景适当改编并灵活运用教材,以适应新时代育人工作的要求。
  三、 怎样改编英语教材以适应新时代德育的要求
  (一)教材改编的原则
  1. 相关性和目的性原则
  程晓堂老师提出四条教材改编原则,其中第二条是体现相关性和目的性原则。中小英语教材要体现德育的要求,顺应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因此教材改编也要顺应这一目的和规律,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同时根据具体情景改编的教材,无论是补充、删减、调整顺序等都要与特定单元和特定课程的目标、课题一致,否则会引起学生的迷惑不解,达不到课程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当然更不能脱离语言技能教学的这一根本目标。也就是说,德育教学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以课程目标为中心。
  2. 适应性原则
  中小学的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体验到乐趣,因此我们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同时改编的教材要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其敢于学习,乐于学习,在学习中有收获,能实现自身的满足感、快乐感和价值感。也就是说,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遵循人的主体地位,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遵循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互动原则。
  3. 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英语语言文字来自英语国家,难免会有西方文化思维渗透其中,我们要善于洞察,仔细甄别,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同时善于渗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礼尚往来、勤劳质朴、勤俭节约、谦虚谨慎、热爱集体等是中华文化之魂、民族之魂,更是德育之魂,所以在英语教育中要大力弘扬和渗透,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甄别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分析其根源,达到促进其德育成长的目的。现如今,英语教学不断走向国际化,英语教师要教会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用正确的思维审视多元文化,包容各国不同的文化差异,求同存异,多站在跨文化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具有问题意识和跨文化意识,从而在生活实践中能和谐地与异国文化学生、教师相处,和谐地工作、学习、生活,把握语言、行为的度,多请教、多沟通,多学习,多转变思维的角度和立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言教学德育的目标,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灵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