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萌萌 字数:5158 点击:

【摘要】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来教育教学领域中新兴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的改变,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新模式。依据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本文尝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中,探索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推理、探究、合作交流、验证等活动中,生成课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教育正在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方向发展。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不是培养只会学习、只会考试的学生,而是更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体的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要求,还对学生们的学习方法技巧及学习过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谈一谈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本节课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转化-联系-推导”三个步骤来进行,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出发,将知识技能训练落实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将知识技能的培养指向研究方法的培养,感受思考与探索带来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驱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探究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发现三角形与拼成的新图形之间的关系,体验从转化到推导的研究过程。

3.会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课题的引入设计

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吗?六岁的曹冲特别聪明,他用什么的重量来代替了大象的重量?生:用石头的重量代替了大象的重量。师:其实他在这里用到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维——“转化”。希望同学们也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入,使学生对新授课程产生好奇感,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的过程,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有了关注,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新授课程的设计

1.复习

请学生们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转化过程及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希望通过师生的交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活学生已学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铺垫作用,从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

2.动手操作,发现联系

(1)使用教具,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发现问题。

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拿出准备的三角形教具,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②小组操作交流后,完成学习任务单。

(2)经历了新知转化成旧知的过程,找到三角形与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①小组进行交流,发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②请组内选派同学进行汇报。

(3)通过以上的学习交流过程,学生已经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自己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直观地让学生明确三角形与转化后图形的关系,将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归纳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解决问题,巩固练习

(1)展示一组三角形花坛图片,便于观察和比较。先不要求学生计算三角形花坛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与底和高存在关系,并不是任意两条边长决定的。

(2)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生活中身边的物体,与本节课知识产生联系并得以正确的应用,更能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牢固掌握。

(3)一种直角三角尺(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的关系。

(4)巩固练习

①判断题

(A)6×16÷2 (B)8×12 (C)8×12÷2

(D)8×16÷2 (E)12×16÷2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记忆,强调并理解为什么要除以2?哪条底乘哪条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从中感受并发现同底等高的任意三角形面积都相等。

4.作业布置

(1)书本93页做一做第2、3题

(2)书本练习二十第2、4、5题;10题(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