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储晓琴 字数:6298 点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得到了更多重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存在差异,同时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也存在重点倾向的差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需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发展需求,确定培养的重点,并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为此,教师需要了解小学语文学科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引  言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坚持提升自身、发挥自我素养的方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不同的学科中,具体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存在着差异。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一、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升,对于促进语文教师理解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育人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新课改实施当中,教师需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的能力状况以及学习需求实施语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正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今后的发展需求而确定的。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对学生来说,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许多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更加顺利。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融合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

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素养,只有在掌握一定语言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产生语言的思维,参与审美与文化理解的活动。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促进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构建起扎实的语文学科基础。首先,教师需重视学生的文字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引导。语文课堂中,学生会集中接触到文字语言知识,识字、正确理解词汇与语句,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在文字词汇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强化学生的文字、词汇认知记忆的印象。可通过文本融合学习的方式,达成这一目的[1]。例如,在《日月潭》这篇课文中,就包含着许多新出词汇,小学生具体地理解各类形容词是较为困难的。单独词汇分析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理解词汇积累语言的知识的帮助有限。可通过文本语段中构建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本中的各类词汇,在必要的情况下背诵重要或者精彩的语段。在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初始阶段,模仿是重要的方式,语段的背诵可促使学生反复完成语言的模仿应用,促进语言的掌握。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语言构建与运用。汉语是学生的母语,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中学习语言知识,也可在生活中实现语言知识的有效积累与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主题,促进学生口语词汇的积累,进行口语词汇的应用训练。

(二)通过语言分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长期的语言应用以及语言学习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语言思维。在多数情况下,语言思维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与语言应用所在区域的文化存在联系。例如,在汉语语言的表达中,委婉的表达既属于语言的思维,,也属于文化的思维。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语言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学生难以理解各类抽象的思维概念。因此,在语言思维的引导中,教师需要回归文本与语言样本。可以将书面语信息与口语信息同时作为语言思维分析的对象[2]。首先,在书面语的分析中,可通过逐级递增的方式,逐渐扩大分析的样本,引导学生从语句的语言思维理解走向对语篇中语言思维的理解。

例如,在《雷雨》这篇文章中,描写了雷雨的全过程。其中包含着时间的动态变化,然而观看其中的某段落语句信息,学生仅能获得一种相对静态的语言信息。只有将整篇文章进行连续阅读与分析,才能够体会到雷雨过程中出现的情境变化。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整篇文章进行有效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语言思维。其次,在口语的分析中,教师可通过口语的文字化转化,同样应用思维导图,分析口语中的语言思维。

(三)实施审美引导,促进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