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彩凤 字数:4499 点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如今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情感教育的使用,融洽师生感情,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接收教师传递过来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育教学

语文是初中教育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听说读写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近年来,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育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使情感教育始终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积极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渐渐意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情感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从初中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构建“乐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发展。情感教育的使用能够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语文初中语文教学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收语文教师灌输过来的知识,情感体验极差,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是等不到保障的,此外,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懒惰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语文跟其他学科不同,语文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语文学科的内容富含情感因素,方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浸透,融洽师生感情的同时实现了学生三观的培养。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今天,语文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的意义,提高情感教育的手段,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融洽师生关系

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师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通常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低,学生对教师是敬畏的,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荐,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就凸显出来了,人们慢慢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不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平等的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利用学生“爱屋及乌”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语文教学,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比如说: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情况呢,比如说,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下雨了是不是只能穿雨衣,放学以后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后写作业,然后再把课文内容穿插到讨论中去,课堂内容的教学就轻松地完成了,然后还可以把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引入贾岛《题李凝幽居》,进行“推”“敲”二字的讨论,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情感教育方式不仅完成了教材内容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二)创设情景,促进情感的共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牢牢抓住学生兴趣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情景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情感的共鸣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去。例如: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来播放名家朗读,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声情并茂而富有感染力,时而低沉呜咽,时而澎湃激昂。这些娓娓道来的声音把学生情感带入情境中去。前面低沉的朗诵创设出一种悲哀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面慷慨激昂的语调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苦难与梦想,亦展现出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学生的情感随着朗诵一起起伏,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教材内容的教学就完成了,而且通过这次情感的共鸣,学生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进行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