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玉莲 字数:4499 点击: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广博,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部分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就无法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成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精心设计,将情景化教学模式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流程之中,同时将教学内容与问题化情境、游戏化情境与生活化情境进行有效整合,令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更为多元、灵活,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深刻地领悟数学之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是对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创新,对于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演绎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增强情感体验,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并使其理解数学问题的底层逻辑。

一、利用教学导案创设问题化情境

问题式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施途径比较多元,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选择,故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为提高问题式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通过设计教学导案的方式对课本知识脉络进行改编,进而使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建立宏观视野,做到对各个知识点的有效串联。

例如,在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测量》一课时,,教师精耕课本教学内容,并按照课本的知识逻辑为学生设计了一份预习导学案,在这份导学案中,教师以提问的形式为学生构建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测量思想,并逐步为学生揭开了测量工具与测量单位的神秘面纱。对照着手中的教学导案,教师首先让学生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尝试将各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在头脑风暴环节,教师向学生问道:“在阅读了课本之后,你能想到几种对教室进行测量的方法呢,请试着说出其中的数学原理。”在教师提问之后,许多学生也与自己的组员一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A生认为,使用课本或者直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原则上是较为合理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定为产生较大的误差,会导致学生需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测量。同时他也说:“在学习了后面的测量单位之后,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测量教室时选择与其单位相匹配的测量工具,例如卷尺、软尺等等。”A生的回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测量问题的关键因素:不同测量工具会导向不同的工作流程,在测量前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测量单位。在教学演示环节,教师使用动画为学生分别演示了用数学课本、直尺、卷尺测量教室长度会出现的情况,结果显示,使用以米为单位的卷尺进行测量能够更加便捷且误差结果更小。随后教师又带领学生系统地认识了米、厘米、毫米等各种测量单位,并对其使用条件进行了辨析。在“测量课桌长度”这一活动中,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上了各种单位的测量工具,让学生亲自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而本课也在学生热烈的讨论气氛中画上了圆满的结尾。实践证明,情境化教学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为学生展示自我、发扬个性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

二、利用游戏设计模拟生活化情境

在进行小组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特定的教学环节进行游戏化再设计助推教学气氛,使数学知识的内涵更具趣味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做好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尝试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使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使之颠覆小学数学学科在学生心目中抽象、机械的刻板印象,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令学生试着感受数学理论的自然之美。

例如,在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比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诸多教学道具,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各种“比例”的运用。首先教师让学生试着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找出其中存在“比例”知识的部分。在讨论环节,学生各抒己见,某生对商品总价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适当的变换,随后便得到了关于商品单价和数量的比例关系,而其中蕴含原理为“总价为单价与数量之积”,可见比例的性质与乘法或除法公式密不可分。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以相遇问题为例带领学生进行了拓展性研究活动。教师说道:“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两车相向而行,如果这两辆车的行驶里程不同,那么你能够求出他们在某点时的相遇速度吗?”教师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手中的各种文具模拟不同速度车辆的行驶状态,并试着找出其中隐藏的数学关系。将本题所用的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变化后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