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良信 字数:4328 点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以班主任为主导地位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经难以符合现阶段学生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模式,成为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考题”,值得教育人深思。基于此,本文就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究与解析,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就现阶段的实际状况来看,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大部分班主任依旧运用以往较为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也就是把老师作为主体,所有的德育教育活动都是以老师为入手点来开展的,此种班级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就会致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幅度下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必须要对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利于学生可以自主管理班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一、目前学校班级管理中的现状

(一)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学生潜能挖掘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学校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依旧将各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力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大多数班主任则仍旧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依据来对学生进行评判,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此种背景下,大多数学生也往往只注重自身的考试排名以及学习成绩,对于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极为低下。在这过程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受到老师的高度重视,而一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老师的忽略,被冷落一旁,因此产生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对于班集体的整体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形式主义现象严重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浪潮背景下,虽然现阶段已经有非常多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问题诸多,如:学校虽然有各类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但是这些条文并没有真正下发到每一个班级当中,也就是说以班为单位,并没有形成相对应的管理制度,犹如“一纸空文”,致使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除此之外,由于每一个班都是由兴趣、爱好、个性各异的学生构成,班与班之间也存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性,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根据班情、学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管理能力,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养成优质班级管理理念

班主任老师要想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行培育,就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不断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得每一位学生都从内心深处相信自身可以做好此项工作。如此一来,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问题,学生也不会过于慌乱,且可以有条不紊地对各项问题进行处理。班主任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切实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并且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协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具体操作,不断更新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进而提高了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不让一个人落下”。但班级自主管理,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取得进步。因此,就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者对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进行持续整改和完善,并且根据不同班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定,让所有学生的行为都得以规范,进而使得班级从整体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对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当中,班主任老师需要将全体学生考虑到其中,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从而使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合理性、科学性得到保障,继而使得班级自主管理走向实际当中来,不再流于表面形式。

(三)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全体学生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