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福军 字数:2195 点击:

【摘要】在双减政策理念下,教师应当对教学实践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顺应双减理念的教学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双减政策理念可以成为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基础。本文将从学生群体、教学理念、学科内容以及教学实践这四个方面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开展路径。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前言:显然,如何在顺应双减政策理念的同时,落实小学数学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是教师应当思考的教学命题。要想从双减的宏观要求转化至具体的个性化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当从教学实践、学生群体和教学理念等方面入手落实教学发展。

一、学生群体是个性化数学课堂的出发要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群体应当成为个性化教学课堂的教学出发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群体是双减政策理念得以提出的重要原因。在双减政策理念中,学生群体所面对的不必要的学习压力应当得以缓解,他们的学习成长环境应当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个性化发展应当将学生群体视为重要的课堂元素;另一方面,学生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存在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群体。在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个体的数学学习状况各不相同。

而个性化数学课堂的设计并不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是应当遵循求同存异的思想,在关注到学生个体性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切忌因为班级系统教育的需要而过分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由此可见,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并不是围绕着某一个学生个体而展开的,这需要教师对当前数学课堂的教学条件和环境进行考量,兼顾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成长。

二、教学理念是个性化数学课堂的转变动力

显然,当教师将双减政策理念的要求纳入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范畴中时,他们的数学学科教学理念已然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然而,教师要想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和突破,就应当在秉持个性化教学思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对于个性化数学课堂的认知,从而真正落实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需求。

教师若是想要发展个性化的教学理念,首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预留出彰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使得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成为个性化教学实践的重要铺垫。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旧有的课堂教学思路,打破传统的课堂主体思维,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个性化小学数学课堂应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锻造。

三、学科内容是个性化数学课堂的发展基础

不论是学生群体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应当属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观因素。教师若是想要落实小学数学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发展,还应当充分关注到数学课堂中的客观要素。其中,数学的学科知识内容就是最重要的教学客观要素,其往往决定了个性化数学课堂的发展基础。原因在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都应当从学科知识本身出发,围绕着学科的知识内容展开教学。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为例,在开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宏观层面的内容分析,并将本册教材内容划分成为“数的运算与统计”、“单位度量”、“几何图形”这三个模块。而在个性化教学思路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先行依据这三个模块分别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思路。譬如,在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分别从图形的特征和要素入手展开学习;而单位度量的学习可以与现实生活场景相互联系;数的运算和统计则要求学生不断夯实自身的运算能力,并将统计作为运算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实践是个性化数学课堂的发展主体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落实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得以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实践应当是个性化数学课堂的发展主体。显然,教师看待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视角、所转变的个性化教学思路以及依据学科知识所进行的个性化教学设计,都是小学数学课堂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思路,而个性化教学的最终落实成效,往往由教师所采取的教学实践所决定。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为例,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形成对毫米、厘米、分米等单位的基本认知,为了深化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知程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选择长度明显存在差异的物品进行测量,在测量结束后,另外选择其他的物品以目测的方式估计物品的长度,随之进行测量,以此验证自己估计的长度是否准确。显然,在这个测量过程中,不同学生个体所选择的物品是各不相同的,而由于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感知存在差异,他们所估计的数值和测量值的差距也各不相同。若是学生的估计值和测量值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就可以引导其多次进行估计和测量的练习,提高自身对于物品长度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