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会红 字数:5647 点击:

摘 要:众所周知,学习型社会,是基于知识社会这一整体的社会环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使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在评价一所大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该大学为社会做出了多大贡献。我们认为,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践中大有作为,且责任重大,因为不论是社会需求,还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都需要高校图书馆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同仁不断思考和实践,积极投身到建设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浪潮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切实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塑造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担负起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重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习型社会;社会化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习型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一)为社会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起引领作用。高校是进行文明传承、文化创造与传播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有着远远超越市井社会之上的文化信息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高品质追求,都需要社会公众转变观念,不断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其中之一就是学习,用知识、文化、技术等来武装自己,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紧跟时代的脚步,为此,就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学习。高校图书馆作为学习和交流的一个文化高雅之地,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料、恬淡怡人的学习环境、技术先进的各类设备、浓浓的书香文化气息和优美宁静的氛围,不仅有广大师生学习、阅读、交流、科研的环境,并拥有经验丰富、高质量的信息检索和专业知识,使学习者获得的信息和服务知识要高于其他方式对知识的获得速度与质量。事实上,德国图书馆学家诺德早在17世纪的时候就提出:“图书馆不应只为特殊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环境、资源、学习、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势,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在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特别是在传播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二)为社会公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能否形成终身学习的新思路、新教育理念,引起公众的主观能动性的观念变迁。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读书学习意识的增强,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了契机,高校图书馆在不影响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和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社会公众学习知识的获得感为目标,让更多的人被高校图书馆这一独特的学习气氛所感染,得到启迪。因此,应加强舆论导向,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相应的宣传教育,转变和克服那些认为“学历教育一次定终身”、“学习与工作两张皮”、“大学到顶,学习到头”等传统理念,倡导“国将兴,必重学”、“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知识创新无限,终身学习不断”等现代理念。拓宽视野,面向未来,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型组织活动,激发广大民众的学习热情。

(三)为社会提供各种专业信息服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要地,在专业设置方面比较齐全,,学科优势明显,科研队伍和科研能力比较强,与此相对应的图书馆购置和收藏了许多专业文献和信息资源。对比之下,其他研究机构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在深度、经费、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社会公众分布于企事业单位,每个个体的信息素质参差不齐,但他们的信息需求是存在的,这为高校图书馆发挥优势服务社会提供了条件。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产业发展趋势表明,以生产消费为目标,企业的市场和客户为导向,这不仅意味着从顶部的技术和管理精英能产生想法并加以实施,工人也可以在生产一线迸射出创新的火花。也就是说,在未来社会中,人人都是发明家和实施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独特的、个性化的组装、服务和体验。“由于任何创新必须要以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为基础,所以自主创新必须要学习别人的创新成果,反过来说学习别人的创新成果最终是为了达到自主创新目的。”这些都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支持,如由于企业竞争需要信息化建设,像生产、营销、市场、专利、情报,等等。以确保企业的人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市场变化,把握市场的最新动态。

(四)为开展全民继续教育搭建平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公众需求的增长反映到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就是终身学习。它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高校图书馆是主要的学习型社会组织,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具有引导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造的功能。继续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促进终身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以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基础,能够快速获得可用于生产等各种不同层次的教学课件的优质教材,并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及时与外部链接,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图书馆网络数字化和自动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随着电子资源的开发,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先进的信息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开发和利用资源、图书馆资源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使信息服务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并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全面开展,打破时空界限,创设出具有专业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扩大教育范围和规模,提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高校图书馆是社会成员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习型社会现状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习型社会做了大量的事情,付出了努力,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笔者所在的单位自2002年以来,就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理念,对社会读者开放办理借阅证。至今年为止,共有200余人办理了读者借阅证,借书读者所占比例为51.8%。就在2016年6月,又和玉溪市图书馆联合,从图书的外借到数字资源均实现共建共享开放。但总体说来还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体制机制方面的弊端。由于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如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是高校的一个二级机构,受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与地方没有什么关联,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传统的服模式和思想观念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上从校领导,下至图书馆情报服务人员,普遍认为图书馆是专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扩大服务范围会影响对科研、教学的服务质量。国家层面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尽管教育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条就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第二条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但这种规定比较勉强,也缺乏与社会联动的具体操作机制。

(二)传统的服务模式和范围方面。如前者所述,高校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当然政府和高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不受到干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是很有必要的,但也带来了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了解较少,包括图书馆藏书多少、有哪些资料、网络资源情况如何、能提供何种信息服务、有哪些技术人员、服务手续是否简单等;面向社会开放的服务项目一般限于科技查新者多,其他服务形式包括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定题服务、课题研究资料收集、馆际互借等开展较少。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更多地取决于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发展战略与创新精神。

(三)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图书馆从传统的职能来看,主要是“文献资料的利用”,关于“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和利用书刊资料”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特征,图书馆馆员所扮演的角色是“文献资料的保管者和传播者”。只要扎实做好上述工作,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事实上,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馆员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的标准之一。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如果一个馆员不能熟练地使用网络技术于图书管理与提供服务中,则这样的馆员是不太适应工作岗位的,至少是不称职的,是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馆员自身条件的限制,大学图书馆馆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待于大幅度的提升。如果校、馆两个层面的领导不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对待馆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则会导致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下降的危险。

3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习型社会基本路径

(一)转变服务观念,扩大服务覆盖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多样化,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密集度高、储量大的知识信息库,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其良好的服务和信息服务手段的先进,可以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大有作为。大学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应对这种变化,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来改变原有的已经过时了的东西。如在服务范围上,应充分重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流通性,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在满足大学师生教学与科研需要外,只有扩大到覆盖社会公众面的读者群,才能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作用;在服务模式上,除了使用传统的馆内借阅、馆际互借等,应该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充分利用技术成熟的校园网、局域网和互联网,把服务终端扩展到在线预订、在线咨询、在线更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校园网、互联网、QQ、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介绍书籍和文献,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向社会读者详细介绍学校特别是图书馆在政治学习、业务推进、馆长答疑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逐渐扩大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在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力。

(二)面向社会公众,拓展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服务型向现代学习型转变,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要改变高校图书馆以前更多地注重于为本校师生服务多,很少参与社会性的服务活动的被动局面,就应当主动地应对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图书馆与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无缝对接,这种双向互动也会进一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从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模式来看,教育目的、内容开始扩展到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由于需求的延伸和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对现代化专业工作的要求与服务越来越高,人们通过原有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作对自身知识的储备和应用了,急需由高校图书馆来帮助解决这类问题,不断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贮备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解决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知识和技术难题。由此看来,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将会扩大。例如,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可以延伸到社区,可以面向公共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等等。

(三)开展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各类图书馆之间务必通过加强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在资源共建中,一方面要努力开展馆际协作,各馆在藏书订购方面应分工协作,有重点、有系统地收藏有各自特色的书刊资源,通过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的完备性,提高读者满足率。实现统一的规划与分散相结合,各馆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做好自己内部的网络,做好内部资源的数字化。它包括:高度完备和枢纽化的书目信息网络,迅速和多层次的文献传送系统,建立协作网,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各类电子出版物和CD-ROM数据库,实现传统藏品数字化转换,建立馆藏目录检索系统,普及提供网上大量收集与搜索的功能服务;同时,也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图书馆主页,并在主页上建立整合、链接各种图书网络资源、电子图书信息、共享图书信息、文档资源,学习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要求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图书馆要打破读者群体界限和利用图书馆文献的时空界限,促使文献资源、学习资源的全面共享,不断提高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为终身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四)提升馆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大学图书馆要在学习型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除硬件建设方面外,还应该提高馆员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等方面。这是大学图书馆软件建设必不可少的,图书馆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为众多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队伍,就必须加大对现有馆员的培训力度,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岗位培训、学历教育、成人教育、自学成才等)对图书馆员进行培训或专业进修或访问学者,等等。“图书馆员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熟悉馆藏资源,准确解答读者咨询,研究读者需求,担当起馆藏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还要对相关学科和领域有广泛的涉猎。要掌握较高水平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备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组织、控制和提供利用的技能及网上信息资源组织和筛选的技能,能够对互联网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分类。”只有这样,馆员才能较适应地应对不同读者群体对馆藏资源的需求,在技术含量较高岗位的馆员还应努力学习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二次或多次开发,不断丰富资源。此外,在服务态度上,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

4 结束语

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中,高校图书馆始终要秉承“服务育人”的宗旨,坚持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以知识为桥梁以管理为纽带,树立回报社会的理念,才能更好完成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顾登妹.学习型城区建设“三区联动”模式研究[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2]李三虎.自主创新的话语建构:从意识形态到创新文化自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王运堂.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4]罗全胜.图书馆常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上)[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