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聂小军,廖银花 字数:3516 点击:

摘 要:本文对银行授信风险展开了一番初步探讨: 首先分析了授信风险的内涵,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几种主要的授信风险类别;然后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授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授信风险管理的几大原则.

关键词:授信风险;形成原因;原则

1 授信风险的涵义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短期授信指一年以内(含一年)的授信,中长期授信指一年以上的授信。银行在其业务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使银行的授信资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银行有遭受收益损失的可能①。这种客户不能按期还款导致银行遭受授信资金及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就是授信风险。

2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授信风险种类

2.1 信贷业务风险

从传统意义上看,信贷业务风险又被称作信用业务风险,即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信用业务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由于贷款的流动性差,银行大多数情况下依据历史成本而不是采用盯市的办法来衡量贷款资产的价值,只有当损失实际发生之后才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此之前,银行资产的价值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可能性并无显著联系。而现代意义上,信贷业务风险则包括由交易对手直接违约和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发生变化而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可以说,现代信贷业务风险概念既包括了传统的信贷风险,同时又涵盖了因交易对手履约能力、信用水平的变化而造成的资产损失风险。

2.2 信用卡业务风险

信用卡在在现在的经济社会中为商品和服务的便利流通发挥的作用着越来越大,诸如取现、存款、转移资金、购物等功能极大方便了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发行数量还不足三十万张,而现在,据统计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已发放各类信用卡总计已超过五亿张,银行通过提供这种授信业务获取收益的同时,也面临该种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其中最大隐患之一便是信用卡恶意透支,某些不法之徒,利用时差逃避授权限制,在某一时期反复多次在授权限额内透支现金消费,导致事实上的超权限,由此造成银行巨大的损失。

2.3 担保风险

担保业务是是指银行应某一交易中一方的申请,允诺当申请人不能履约时由银行承担对另一方的全部义务的行为。银行可能在履行这种义务时却得不到相应的权利及足够的补偿,由此所产生的损失可能性就是担保风险.

3 我国商业银行授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3.1 政治因素变化引起的授信风险

政治因素,因政治因素造成银行授信风险。它一方面指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而形成的授信风险,即国家政府为了实现某一前期规划战略发展方针政策,或是为了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强令银行发放贷款所形成的风险;国家政策前后期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而导致的授信风险,如国家对某一产业政策先是保护政策之后却是限制政策,这就可能导致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前后截然不同,从而导致企业盈利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使某些借款人经营亏损或破产从而给银行带来利息和授信资产等经济上的损失。

3.2 由企业状况变化所引起的授信风险

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是造成银行授信风险的主要的客观原因:

1、 借款企业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给企业,事前要对其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调查,评估贷款风险大小,要仔细审查贷款的用途是否合法、有盈利前景、回收资本的风险、获取利息的厚薄等等各方面情况,但是,,放贷以后,由于内外部种种无法预期的因素的变化,借款人所面临的经营情况与贷款时候相比有很大不同,以致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安全。如市场开拓失误、管理效益低下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市场因素的变化造成企业经营亏损甚至倒闭从而使授信资产预期收益面临损失。还有,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产品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大大缩小;其它同类企业的性能或质量更优越的替代品投入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都会造成企业经营亏损或破产,使使企业无能力按期履约还本付息,都会给贷款带来风险和形成风险损失。

2、借款人不守信用造成违约风险。如债务到期,借款方不能或不愿完全归还贷款,贷款形成坏账,导致银行授信资产的损失。再如欺诈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是道德风险,企业蓄意骗取贷款,用途没有遵守合约,或从事一些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经营活动,甚至携款潜逃,这些违约行径给银行带来损失,形成银行贷款的违约风险。鉴于我国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市场文化中诚信道德理念意识很薄弱,因此可以说信用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3、自然因素变化造成的授信风险

地震、海啸、水灾、泥石流给企业本身造成巨大损失,使企业无力还贷付息。像这类企业自身行为无力抵抗、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非经济因素都可以归入这一类自然因素中来。

3.3 银行自身因素导致的授信风险

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等各种因素导致贷款不能如期收回,例如在调查、发放和管理等环节发生失误导致授信资金损失,就这种主观人为因素具体而言,如决策人员风险偏好的取向,风险意识不足;信贷人员素质差,不能有效的准确的执行信贷操作流程规定的步骤和规定的内容,此外对贷款调查、审查和检查这几步关键的工作做得不够认真、仔细、到位;贷款政策的制定或决策不切实际;高层职位领导不顾银行规章制度,不遵循授信的科学的管理规律,而仅根据个人喜好,在授信决策中感情用事等等。当然这些人祸的背后有其客观必然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1、承袭旧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

依据职能或产品为中心来进行部门职责条块分割管理,同时严格区分各专业自身属性,这是我国银行中极为常见的组织结构方面的特点。在这种组织结构中银行不同业务的考核各自以所属部门为单位,依据部门所属专业履职的需要进行考核。各部门各自履行自己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按照银行最高决策层分配的长短期任务去行动办事,不过问不关心其他部门的履职与需求等各方面的情况,部门与部门之间发生人为隔离,导致人力、信息等各方面资源不能相互资助和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在这种组织结构下,银行开展一项工作如果牵涉多个部门的资源、利益的话,客观上就要求有一领头组织部门,以便将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最优的搭配以谋求整体最大的效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该领头部门就应取得相应的权利,甚至可以是凌驾于各部门之上的权利。我国各家银行现在基本设立了类似的部门,如业务拓展部门,但形同虚设,缺乏领头组织的组织协调各部门的权利和资源,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这就使得拓展部门之类的领头组织不能有效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开展需要多部门合作的业务,部门之间推卸责任、甚至掣肘的现象严重,造成延误业务的拓展等的不利结果。

2、银行业风险管理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

高水平的风险管理是适应灵活、丰富的金融产品及服务的社会需求所必须的。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最需要加强的地方在于进行风险管理所应用的科技手段较为缺乏,且成效不足,因为作为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不仅要求具备有效率的监督制约机制、合理的内控机制,而且在抗拒不利因素的损害、对交易数计提供安全保障方面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这些是提升客户对金融产品的信心所需,也是准确识别客户身份、防备假冒者入侵所造成的损失风险所必须的。一些利用银行卡对他人的资产进行不法侵占之举,就表明我国银行业对自身和客户的利益的安全保障措施还有待完善,内地不少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这种科学手段及其系统性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4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则

(一)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金融管理能力、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区别授信。

(二)应根据不同客户的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负债比例情况,贷款偿还能力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

(三)应根据各地区的金融风险和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对各地区和客户的授信额度。

(四)应在确定的授信额度内,根据当地及客户的实际资金需要、还款能力、信贷政策和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具体确定每笔贷款的额度和实际贷款总额。授信额度不是计划贷款额度,也不是分配的贷款规模,而是商业银行为控制地区和客户风险所实施的内部控制贷款额度。

(五)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管理。制定授信制度应与其他内部管理制度相协调,形成权责一致、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江其务.银行信贷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