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go for it 》中明确指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我作为一名多年一直从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深知英语阅读能力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阅读能力是决定农村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缺乏阅读兴趣和策略。因此,我们广大农村英语教师都应该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阅读 教学 反思
在农村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大约有30%的学生因为小学英语基础太差而无法适应这阶段的英语学习。大多数教师在给学生上英语阅读课时,也只是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阅读,然后教师就课文中出现的新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进行语法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过分的依赖教师讲解而失去独立思考的主动性。这样,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就变得更困难了。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阅读训练是锻炼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有的教师把阅读教学仅当做精读教学;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讲解词语固定搭配、补充词组、句子结构分析、逐句逐段讲解等。阅读课成了填鸭式教学。有的教师则相反,把课本中的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仅是给学生划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些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陈旧、简单,学生没有了阅读兴趣,更别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重要。根据以上现象,近两年来我校英语科组的教学研究的重点就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广东省中考英语试题中考查英语阅读能力占40%左右的分量。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量增加、阅读技能的培养的意义已超出为了学生考试的意义。可以说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课的主要目的。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村初中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正是阅读课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两年前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开始时,我校全体英语教师就已充分认识到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标英语教学要求以及新的发展形势。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授课思维,才能够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英语阅读技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标教学理论倡导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说“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过程。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到所学语言知识,在使用所学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的运用能力。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以教学为中心的形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是交际、合作和互动的关系。任务型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与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发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大大提高。
初中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section A 3a和section B 2b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课文,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在教研实践中通过演示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6的section A 3a部分一堂阅读教学课, 通过这一堂课,可以看出任务型课堂教学在我校英语教学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因此,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预测,产生阅读期待。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配合提供多媒体材料的视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互相传递和交换信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词障碍,帮助学生顺利理解短文。使学生有自由的发挥空间,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在阅读中有不同的任务成果,体现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在阅读课中的主体作用。
当然,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巧妙才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要注意提问的质量,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农村初中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出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联系上要首尾相连,层层深入;授课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對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
如,本堂课设计了三方面的问题,一开始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随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如:Which book is talk about?/Who is the man character? / What is he like?等,随后提供了一些与阅读材料有关的问题,还需要覆盖全篇文章的问题,如:How do you think of the Monkey King? / Have you rea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ook Journey to the West? /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等,最后提出的是能够概括全文,而且能够让学生熟练表达本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前面提到过的,“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材料加工、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关推荐
[姚琨 孙耕梅] 培植英语文化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
[何静]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钱利] 浅谈多媒体介入初中美术设计课程
[于杨] 高职高专课堂上的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钟少军] 关于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突破策略的研究
[周淑贞] 提高河南农村留守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张家成] 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卓丽钦]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环节案列解析及反思
[邱敏] 关于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刘贝超]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曹丽娜] 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肖雯] 陕南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程教学现状
[陶兰] 浅谈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谢海荣] 浅析网络环境对初中汉语教学的影响
[陶慧敏]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