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270 点击:

  【摘要】基于实验语音学理论,文章运用Praat软件对温县方言的声调及连读变调进行了实验分析,并且还采用以不同等级排列的制约条件为基础的优选论对温县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进行了音系分析。得出温县单字调的调类及调值分别为阴平44,阳平34,上声53,去声31,入声1。入声虽然已在普通话与其他方言中消失,但在温县方言中仍保留着。对温县方言两字组的研究是这篇文章的首创。并且它还采用以不同等级排列的制约条件为基础的优选论对温县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进行了音系分析。
  【关键词】温县方言 优选论 连读变调
  一、温县方言简介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滨黄河,北临沁水,与山西省南部接壤,属黄、沁河冲积平原,明代以后,山西省曾多次移民至豫北,再加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温县虽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河南省,但其方言却不与河南方言同属一区。而和黄河以北的晋派方言更为接近。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入声。温县方言系属汉语北方官话冀鲁方言怀庆次方言+和旧怀庆府属的沁阳,博爱,济源,武陟等县的土话,同出一流,和北京话的共同性很强。调查材料证明,汉语拼音方案中所有的因素,除自成音节的er以外,温县方言全都具备。另外,还要在辅音方面加上:舌面前鼻音[?],唇齿中浊擦音[v]等等。
  二、实验分析
  1.单字调。徐承俊所著的《温县方言与普通话简说》中记载了温县方言单字音的调值,即T1阴平55,T2阳平34,T3上声43,T4去声22,T5入声1。
  本实验的两位发音人均为土生土长的温县人:武金虎,男,61岁,退休工人;候玉桃,女,58岁,家庭妇女。两人都是中学文化,平时都讲方言不会说普通话,更没有任何语言学知识。在这次实验中所采用的语料均来自《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这些语料包括两部分:50个单字音和25组非叠字两字组。为了得出更准确的数据,本次实验地点选择在噪音低于10分贝的安静实验室进行。另外,一台安装有Cool Edit Pro 2.0录音软件和麦克风的电脑来记录录音数据。该软件能记录,重播和保存录音数据。
  对50个单字音的语音实验结果表明温县方言确实有五个单字调,但在调值上与徐承俊记载的结果有所不同。本实验的单字调调值为:T1阴平 44;T2阳平 34;T3上声 53;T4去声 31;T5入声 1。其中,“1,2,3,4,5”代表着音高不等的调值。本次实验表明,温县方言中有五个调:T1阴平44,T2阳平34,T3上声53,T4去声31,T5入声1。其中T1为高平调,听起来像普通话的阴平。T2为升调,T3为高降调,T4为低降调,T5为低平调。
  2.两字组。本文通过对两字组(非叠字和轻声两字组)的语音实验结果分析得出,温县方言两字组连读有的未发生变调,但还有部分两字组发生了连读变调。连读变调是指语音上在连读音节中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比如“不”字,单念时读四声,成为原调或本调,但如果它后面的音节也是第四声,则读成第二声,例如“不去”;“不对”。本次实验得出温县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如下所示:
  T2+T2→T3+T2 阳平+阳平→上声+阳平 T3+T3→T2+T3 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T4+T1→T3+T1去声+阴平→上声+阴平 T4+T2→T1+T2 去声+阳平→阴平+阳平
  T4+T3→T2+T3去声+上声→阳平+上声 T4+T4→T2+T4去声+去声→阳平+去声
  T4+T5→T2+T5去声+入声→阳平+入声 T5+T2→T3+T2入声+阳平→上声+阳平
  T5+T4→T2+T4入声+去声→阳平+去声 T5+T5→T2+T5入声+入声→阳平+入声
  三、音系分析
  1.底层调。温县方言中有五个调,用音系中的高(H)、低(L)来表示这五个调则分别为:
  Tone1(HH) Tone2(LH) Tone3(HL) Tone4(LL) Tone5(L)
  故温县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可以转换为:
  T2+T2→T1+T2 LH+LH→HH+LH;T3+T3→T2+T3 HL+HL→LH+HL
  T4+T1→T3+T1 LL+HH→HL+HH;T4+T2→T1+T2 LL+LH→HH+LH
  T4+T3→T2+T3 LL+HL→LH+HL;T4+T4→T2+T4 LL+LL→LH+LL
  T5+T2→T1+T2 L+LH→HH+LH;T5+T4→T2+T4 L+LL→LH+LL
  T5+T5→T2+T5 L+L→LH+L
  2.优选论。优选论是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音系学理论,自诞生以来在语言学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应用,最初提出该理论的是Alan Prince 和Paul Smolensky。它是音系学研究中比较新的理论,一般通过制约条件层级体系的评估和选择来确定最佳选项。它的产生是在生成音系学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点从音系规则和底层表达转移到对作用与表层表达的制约条件的必然结果,对音系学中一些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优选论扬弃了传统生成尹茜茜的关于音系规则作用的卷舌,优选论認为,普遍语法既不体现为音系表达的某种形式,也不体现为音系规则,而是体现在制约条件对语音表达的作用方面。那么什么是制约条件呢?制约条件是优选论的核心概念。就其概念本身来说,制约条件并不是优选论首创的,而是有其历史来源的。从其作用的角度看,制约条件曾被冠以不同的名称,例如“条件”,“过滤器”“原则”等。制约条件可以理解为普遍语法对语言的表层形式提出的肯定性的要求和否定性的限制。制约条件对表层表达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限制,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要求和限制可能是一致的,,但在更多情况下,制约条件提出的要求和限制是不一致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和冲突的。制约条件的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普遍性。优选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不复杂,可表示为: